门巷秋归更寂寥,雨馀闲砌委兰苗。
梦回月夜虫吟壁,病起茅斋药满瓢。
泽国旧游关远思,竹林前会负佳招。
身名未立犹辛苦,何许流年晚鬓凋。
秋日里,门前巷陌更显寂寥,雨后台阶旁兰苗零落倾倒。 梦醒时,月夜下虫鸣萦绕墙壁,病愈后茅屋中药碗堆满瓢。 忆往昔泽国同游牵动远方思绪,竹林雅聚辜负了友人盛情相邀。 功名未立仍要奔波劳苦,奈何岁月流逝两鬓已早凋。
1. 伍乔:南唐诗人,保大年间进士,与史虚白等并称"庐山四友" 2. 诗体:五言律诗,押平声萧韵 3. 典型意象:秋雨、兰苗、月夜虫鸣构成晚唐衰飒诗风 4. 历史背景:反映唐末科举士人的生存困境
本诗讲解要点: • 情感脉络:由景生情→忆旧伤今→人生慨叹 • 炼字艺术:"委"字双关枯萎与抛弃,"负"字凸显愧疚 • 时空处理:现实(秋雨茅斋)与记忆(泽国竹林)交织 • 比较阅读: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对照,体会不同时代文人的相似境遇 教学建议:重点分析"虫吟壁""药满瓢"的细节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全诗以"寂寥"为基调,通过四个层次递进: 1. 首联以秋景、残兰营造萧瑟意境 2. 颔联用"虫吟壁""药满瓢"具象化病居孤寂 3. 颈联转折,以"旧游""佳招"反衬现实落寞 4. 尾联直抒胸臆,完成从景到情的升华 艺术上善用对比(梦回/病起、旧游/前会)与意象叠加(月夜虫鸣、茅斋药瓢),体现晚唐五律精工婉转的特质。
此诗作于伍乔晚年隐居时期。唐末社会动荡,诗人虽曾中进士却未获重用,辗转流落后选择僻居。诗中"身名未立""晚鬓凋"等语,折射出晚唐士人在科举失意与仕途困顿中的普遍心态,兼具个人身世之叹与时代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