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柳风高远漏沈,坐来难便息愁吟。
江城雪尽寒犹在,客舍灯孤夜正深。
尘土积年粘旅服,关山无处寄归心。
此时遥羡闲眠侣,静掩云扉卧一林。
微弱的柳枝在夜风中摇曳,更漏声沉夜已深,独坐难消愁绪涌心头。 江城积雪消融寒意未尽,客舍孤灯摇曳夜色正浓。 尘土多年沾满行旅衣衫,关山重重难寄归乡之心。 此刻遥羡山中安眠友人,静掩云扉卧眠青翠山林。
本诗采用"起承转合"结构:首句"弱柳风高"起兴,以柳枝喻漂泊;"坐来难息"承接愁绪;颈联"尘土""关山"转写羁旅困境;尾联"闲眠"合篇,点明怀人主旨。诗中"寒犹在""夜正深"等叠字运用,强化了时空的延展感。伍乔作为布衣诗人,诗中"归心"实为科举失意者的隐语,折射出晚唐士人的普遍心态。
全诗以"愁"字为诗眼,通过四重对比层层递进:首联以"弱柳"与"高风"、"漏沈"与"愁吟"的虚实相生,奠定凄清基调;颔联"江城雪尽"与"客舍灯孤"的时空对照,强化羁旅孤寂;颈联"尘土积年"与"关山无处"的具象与抽象交织,深化归乡无望的无奈;尾联"闲眠侣"与"卧一林"的山中意象,形成理想与现实的终极对照。
伍乔为晚唐布衣诗人,此诗应作于科举不第后漫游江南时期。九江旅居期间,诗人目睹暮春之交的清冷夜景,触景生情忆及山中故友。通过羁旅孤寂与隐逸闲适的对比,折射出古代文人"仕隐两难"的普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