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

伍乔 〔唐朝〕

五老云中勤学者,遇时能不困风尘。

束书西上谒明主, 捧檄南归慰老亲。

别馆友朋留醉久,去程烟月入吟新。

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鸾栖有异人。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五位老人在云中勤奋求学,遇到好时机怎能不摆脱风尘困顿。

携带着书籍向西去拜见贤明的君主,捧着征召的文书南归安慰年迈的父母。

在客舍中与朋友相聚畅饮沉醉许久,踏上旅途,烟月景色都融入新的吟咏之中。

不要因为官职微小就懒于赴任,自古以来鸾鸟栖息的地方总会有不凡的人。

1. 伍乔: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诗人,以诗文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

2. 江少府:“少府”是古代官名,秦汉时为九卿之一,后多为县尉的别称,这里指诗人的友人江姓官员。

3. 延陵:古地名,在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这里指江少府赴任的地点。

4. 律诗特点:这首诗为七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颔联和颈联讲究对仗,韵律和谐,体现了唐诗的典型特征。

5. 典故运用:诗中“鸾栖”运用了鸾鸟栖息的典故,以鸾鸟比喻贤才,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肯定。

  • 五老:此处可能指五位贤德的老者,也可能是泛指有学识的前辈。
  • 云中:有云雾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隐居或修行的高远之处。
  • 勤学者:勤奋学习的人。
  • 遇时:遇到好的时机、时代。
  • 困风尘:在世俗的奔波中困顿、不得志。
  • 束书:收拾书籍,这里指携带书籍。
  • 西上:向西去,古代多以京城为中心,西上可能指前往京城。
  • 谒明主:拜见贤明的君主。
  • 捧檄:捧着官府征召的文书。
  • 南归:向南返回。
  • 慰老亲:安慰年老的父母。
  • 别馆:客舍、旅馆。
  • 友朋:朋友。
  • 去程:出发的路程。
  • 烟月:烟雾和月亮,泛指美好的景色。
  • 入吟新:融入新的诗句、吟咏之中。
  • 慵之任:懒于赴任。慵,懒惰;之任,到任就职。
  • 鸾栖:鸾鸟栖息,鸾鸟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常用来比喻贤才。
  • 异人:不同寻常的人、有才能的人。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是伍乔写给友人江少府的一首送别寄赠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脉络,首联从友人的求学经历入手,点出遇时便能摆脱困顿,奠定了积极的基调。颔联讲述了友人求仕与归乡慰亲的经历,让我们了解到友人的人生历程。颈联则将笔触转向离别场景与旅途风光,充满了生活气息与画面感,让人感受到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旅途的美好。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尾联,诗人以“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鸾栖有异人”这句肺腑之言,鼓励友人不要轻视小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劝慰,也给我们后人以启示: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尽职尽责,积极进取,因为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在艺术手法上,诗歌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却意蕴深远,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是一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古人之间的真挚友情,也能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通过对友人经历和前路的描绘,展现出真挚的情谊与殷切的期望。

首联“五老云中勤学者,遇时能不困风尘”,既可能是对友人过往勤奋求学的肯定,也暗示了遇有时机便能摆脱困境,为下文友人的仕途发展做铺垫。

颔联“束书西上谒明主,捧檄南归慰老亲”,简洁地概括了友人的经历,从求见到获得官职后归乡安慰亲人,展现了友人的人生轨迹,也流露出对其的认可。

颈联“别馆友朋留醉久,去程烟月入吟新”,描绘了友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不舍以及旅途上的美好景致,情景交融,既有离别之情,又有对前路的美好展望。

尾联“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鸾栖有异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官职低微而懈怠,鼓励其在任上有所作为,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期许,富有哲理与激励意义。

伍乔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诗人,这首诗是他在友人江少府被授予延陵官职后所作并寄赠。当时,友人即将赴任,诗人写下此诗,既有对友人过往经历的回顾,也有对其未来仕途的劝慰与期许。从诗中内容来看,江少府可能经历过求学、求仕的过程,如今获得官职,即将前往任职,诗人借此诗表达情感。

作者信息
伍乔

伍乔,生卒年月不详,南唐庐江人(今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自幼入庐山国学,工诗文。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第一,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后官歙州通判、考功员外郎。年70卒。

古诗数量:38名句数量: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