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嘶风去思长,素琴孤剑称戎装。
路涂多是过残岁,杯酒无辞到醉乡。
云傍水村凝冷片,雪连山驿积寒光。
毗陵城下饶嘉景,回日新诗应满堂。
骏马迎风嘶鸣踏上漫长旅程,素琴孤剑陪伴着戎装远行。 路途上多是辞旧迎新的时节,举杯痛饮直到沉醉入梦乡。 云朵依傍水边村落凝结寒意,白雪连接山间驿站积攒寒光。 毗陵城下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待你归来新诗定会满堂生辉。
1. 送别诗:中国古代诗歌重要题材之一,表达离别之情 2. 意象运用:诗中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的有机结合 3. 对仗技巧:颔联和颈联的严格对仗体现律诗特点 4. 唐代文人交往:反映唐代知识分子之间的社交方式 5. 地理名词:毗陵作为历史地名的文化内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伍乔为送别友人何秀才前往毗陵而作。首联"匹马嘶风去思长,素琴孤剑称戎装"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刻画了友人孤独远行的形象,同时"素琴孤剑"暗示了唐代文人亦文亦武的特点。 颔联"路涂多是过残岁,杯酒无辞到醉乡"点明送别时节和饯行情景,岁末的离别更添几分惆怅。颈联"云傍水村凝冷片,雪连山驿积寒光"以工整的对仗描绘沿途冬景,寒冷中透露出壮美。 尾联"毗陵城下饶嘉景,回日新诗应满堂"转折写想象中毗陵的美景,并对友人归来的创作寄予厚望,使全诗在离愁中透出明亮的色彩,体现了唐人送别诗哀而不伤的特点。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艺术特色鲜明: 1. 意象丰富:通过"匹马""素琴""孤剑""残岁""醉乡""冷片""寒光"等意象,构建出苍凉而壮美的意境。 2. 情感真挚:既有送别的依依不舍,又有对友人前程的祝福,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3. 时空对比:将眼前暮冬送别的萧瑟与想象中毗陵的美景形成对比,拓展了诗意空间。 4.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如"云傍水村凝冷片,雪连山驿积寒光",展现了唐诗的语言魅力。
此诗创作于唐朝末年,作者伍乔为友人何秀才送行而作。时值暮冬岁末,何秀才将赴毗陵(今常州)一带,可能肩负某种使命。诗中既表现了送别的不舍,又对友人前程寄予美好期望,展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