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春分时节正值仲春初四,春色恰好平分昼夜。 绿野上月光徘徊流连,晴空中云朵时断时续。 燕子仍三三两两飞翔,花瓣却已纷纷扬飘落。 高楼上的思妇独对黄昏,哀婉歌声已渐不可闻。
本诗教学应着重把握三个层面:首先解析春分节气的天文历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春色正中分"的科学内涵;其次分析诗人如何通过"绿野-明月-晴云-飞燕-落花"构建空间层次,体会唐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尾联的抒情转折,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可对比杜甫《春望》等作品,体会不同诗人处理春日题材的独特视角。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春分物候:首联点明时令特征,颔联用"徘徊月""断续云"勾勒动态春景,颈联通过"燕飞""花落"的对比暗示春光易逝,尾联突然转入人文视角,以思妇意象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深度。诗人巧妙将节气特征、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在工整的五律形式中完成从客观描写到主观抒情的自然过渡。
此诗作于唐代,时值春分节气。徐铉作为南唐入宋的文臣,诗中既描绘了典型的江南春景,又通过"思妇"意象隐约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唐宋时期已是重要的民俗节日,文人常在此日赋诗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