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
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
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
宁烦张老颂,无待晏婴辞。
甲乙人徒费,亲邻我自持。
悠悠千载下,长作帅臣师。
汉将霍去病承受皇恩已久,谋求功勋岂会顾及私利。 匈奴尚未消灭,怎能先考虑安家之事? 即使听到朝廷的诏令,他仍坚守简陋的家门不为所动。 无需像张老那样歌颂功德,也不必像晏婴那样推辞赏赐。 旁人的议论都是徒劳,亲友的牵挂我自会坚持。 悠悠千载之后,他依然是统帅与臣子的楷模。
本诗通过五个层次展现霍去病精神:①首联点明其"图勋不顾私"的品格;②颔联直接引用历史名言强化形象;③颈联描写其面对赏赐的淡泊态度;④尾联用"否定式用典"(不学张老颂、晏婴辞)突出独特性;⑤末句升华至历史楷模地位。讲解时应着重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衡门竟不移"等细节描写,将历史典故转化为生动形象,以及"甲乙人徒费"等句体现的议论深度。
全诗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核心立意,层层递进展现名将风范。首联直陈其公而忘私;颔联化用名句彰显气概;颈联用"衡门不移"强化其淡泊;尾联通过否定性用典(张老、晏婴)反衬其纯粹。艺术上善用对比(朝廷诏令与简陋家门)、典故反用,语言简劲有力,在咏史诗中别具一格。
此诗作于唐代,徐铉借咏霍去病典故,表达对忠勇报国、不图私利精神的崇敬。唐代边患频仍,诗人通过歌颂汉代名将,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慕,也暗含对当时将领的期许,具有借古讽今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