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徐铉: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原为南唐重臣,后随李煜归宋。博学多才,工于诗文,与兄弟徐锴并称“二徐”。
2. 诗体:五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句五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颔联“解憎”对“唯欠”,“莲艳俗”对“荻花幽”;颈联“鹭立”对“风惊”,“低枝晚”对“折叶秋”),押平声韵(流、幽、秋、忧)。
3. 意象对比:“莲”与“荻”的对比,莲代表艳丽、世俗的美,荻代表素雅、幽静的美,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倾向。
4. 典故运用:“忘忧”指萱草,典出《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萱草,古人认为能忘忧。诗中反用其意,强调自然幽境本身即是忘忧良方。
5. 植物寓意:荻花在古典诗歌中常与秋景、水边、萧瑟、清幽之感相关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