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君更上筑金台,世难民劳藉俊才。
自有声名驰羽檄,不妨谈笑奉尊罍。
元规楼迥清风满,匡俗山春画障开。
莫忘故人离别恨,海潮回处寄书来。
劳烦您再次登上筑金台,时局艰难百姓劳苦需仰仗英才。 您本有声名远扬于紧急文书间,也不妨谈笑间举杯畅饮。 元规楼高远清风满溢,匡俗山春色如画屏展开。 莫忘故人离别时的愁绪,待海潮回涌时寄信而来。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用典精当,"筑金台""羽檄"等典强化了举荐贤才、匡时济世的主题;二是空间转换巧妙,从虚拟的招贤台到实写的江州山水,再延伸到想象中的海潮传书;三是情感张力,在勉励与惜别间取得平衡,尾句"寄书来"的嘱托尤为真挚动人,体现唐代送别诗"哀而不伤"的特质。
全诗四联层次分明:首联以"筑金台"典故点明友人赴任乃国家所需;颔联赞其文武兼备,举重若轻;颈联以"元规楼""匡俗山"对仗,虚实相生地勾勒江州风物;尾联回归送别主题,以海潮喻情谊绵长。诗中用典自然,刚柔并济,既见家国情怀,又含山水雅趣。
此诗为唐代徐铉送友人龚员外赴任江州幕府时所作。江州(今江西九江)地处要冲,中晚唐时战乱频发,诗人以"世难民劳"暗指时局动荡,勉励友人以才华济世,同时流露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