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来城阙不从容,却佩银鱼隐玉峰。
双涧水边欹醉石,九仙台下听风松。
题诗翠壁称逋客,采药春畦狎老农。
野鹤乘轩云出岫,不知何日再相逢。
暂时来到京城却不得从容, 如今佩戴银鱼符隐居玉峰。 双涧水边斜倚醉卧石上, 九仙台下静听风吹松涛。 题诗翠壁自称避世之人, 采药春田亲近老农为伴。 野鹤乘轩白云飘出山岫, 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逢。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1. 空间转换艺术:从"城阙"到"玉峰",从"双涧"到"九仙台",通过场景跳跃营造出超脱感 2. 意象组合手法:"银鱼"与"醉石"、"翠壁"与"春畦"形成官隐对比 3. 情感表达层次:表面写隐居之乐,实则"不知何日"句透露出对时局的隐忧 需注意诗中"暂来-却佩""称-狎"等转折词的运用,这些虚词使全诗在流畅中见顿挫之美,体现了晚唐诗风向宋诗过渡的特点。
全诗采用"京城-隐居"的对比结构: 首联以"暂来""不从容"暗示官场束缚,用"隐玉峰"点明归隐主题; 颔联以"醉石""风松"勾勒山水之乐,工整对仗中见洒脱; 颈联通过"题诗""采药"的细节描写,展现隐士的闲适生活; 尾联"野鹤乘轩"双关语既赞友人高洁,又暗含"盛世隐"的无奈。 全诗语言清丽,用典自然,在送别诗中独树一帜地融合了隐逸情怀与仕宦感慨。
此诗作于南唐时期(约958年),徐铉时任南唐吏部尚书,送别辞官归隐的好友孟宾于。新淦是孟宾于的故乡,玉笥山为当地道教圣地。诗中既表达对友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暗含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文人"仕隐两难"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