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湖上送春归,万顷澄波照白髭。
笑折残花劝君酒,金丹成熟是何时。
今日在湖上送别春天归去,万顷澄澈的湖水映照着我斑白的胡须。 笑着折下残存的花枝劝君饮酒,问道:那炼丹求仙的金丹何时才能成熟?
首句"送春归"三字奠定全诗基调,将自然季节更替人格化。次句"照白髭"的细节描写,使浩渺湖景突然聚焦到诗人衰老的特写。第三句"残花"对应"春尽","劝酒"体现及时行乐。末句表面问金丹,实则质疑长生可能,与白居易"金丹同学都无益"异曲同工。全诗四句三层转折,由景入情,由情入理,展现唐代士大夫在儒道思想间的复杂心态。
前两句以宏大澄澈的湖景反衬诗人衰老形象,"万顷澄波"与"白髭"形成视觉冲击。后两句笔调忽转轻快,"笑折残花"的洒脱与"金丹何时"的诘问构成张力,既表现及时行乐的态度,又透露出对长生虚妄的清醒认知。全诗在写景、叙事中巧妙融入哲理思考,体现晚唐文人特有的矛盾心境。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徐铉历经朝代更迭,晚年寄情山水。诗中"春尽日"既指暮春时节,也暗喻人生迟暮。后湖游赏时赠诗友人刘起居,借送春之题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道教长生之术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