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放到沧洲,前心讵解愁。
旧交容不拜,临老学梳头。
禅室白云去,故山明月秋。
几年犹在此,北户水南流。
初次被贬到沧洲,心中的愁绪怎能消解。 旧日好友容我不再行礼,人到晚年才学着梳头。 禅房的白云飘然远去,故乡山中的明月依旧清秋。 几年过去仍滞留此地,只见北窗外的河水向南奔流。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 1. 表层叙事:逐句分析谪居生活的具体场景,如"学梳头"的辛酸与"白云去"的怅惘 2. 禅理渗透:解读"禅室""明月"等意象中的宗教意味,体现"随遇而安"的修行态度 3. 时代映射:联系永贞革新(805年)的历史事件,理解末句"几年犹在此"的政治内涵 教学时可对比王维《终南别业》的禅悦,体会僧人诗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谪居生活,首联直抒胸臆,"讵"字强化无奈感。颔联"不拜""梳头"的细节,生动表现身份落差。颈联"白云""明月"的意象对比,暗含对修行本心的坚守。尾联"水南流"的异常景象,既写实又象征命运乖蹇。作为僧人,灵澈将禅意融入贬谪题材,在平静叙述中蕴含深沉的生命感悟。
此诗作于灵澈禅师晚年遭贬汀州(今福建长汀)期间。唐代佛教虽盛,但僧人也常卷入政治风波。灵澈因与刘禹锡等革新派交往,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受到牵连,被流放南方。诗中"旧交容不拜"正暗示了这种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