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有高会,宾从出东方。
楚俗风烟古,汀洲草木凉。
山情来远思,菊意在重阳。
心忆华池上,从容鸳鹭行。
清晨时分举行盛大的聚会,宾客们从东方而来。 楚地的风俗与古老的风烟交织,汀洲上的草木已带秋凉。 远山的情思牵动遐想,菊花的意趣正合重阳。 心中合重阳。 心中忆起华池畔的时光,曾与鸳鹭同行,从容自在。
此诗结构清晰,前两联写实,后两联写虚。首联“高会”“宾从”点明场景,颔联以“风烟古”“草木凉”渲染楚地秋色。颈联由景入情,“重阳”紧扣诗题,尾联“华池”“鸳鹭”暗含仕途隐喻。诗人通过时空转换(东方楚地→京城华池),将节日、友情、仕途、禅思融为一体,展现唐代文人诗的典型特征。
全诗以重阳聚会为背景,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寄意。“楚俗”“汀洲”勾勒出南方秋景的苍凉古意,“山情”“菊意”则点明节令与雅趣。尾联“心忆华池”转折巧妙,将眼前之景与心中所忆结合,既表达对于使君仕途的委婉关怀,又暗含超脱尘世的禅意。语言清丽,意境悠远。
此诗作于唐代,作者灵澈为僧人,与官员于使君交游。重阳佳节之际,于使君思念京城亲友,灵澈写下此诗,既描绘楚地秋景,又暗含对友人仕途的关切。诗中“心忆华池”或暗指于使君曾任职京城,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