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道虔上人游方
送道虔上人游方
灵澈 〔唐朝〕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写景
写风
写花
写山
写水
写云
古诗译文
律仪通达外学修养,诗情已入玄妙之境。
烟霞美景随缘而至,风姿仪态与道相融。
诵经贯花留在净室,持咒洒水度化空山。
谁能明白浮云之意,悠悠漂泊天地之间。
展开
知识点
1. 唐代诗僧群体:中晚唐时期形成的特殊创作群体,代表有皎然、齐己等 2. 佛典用语入诗:佛教术语"律仪""咒水"等转化为诗歌意象的文学现象 3. 玄言诗传统:源自魏晋的以诗言玄说理传统,在僧诗中发展为"诗禅互证" 4. 云意象的双重性:既指物理的云,又暗含《论语》"浮云"的哲学隐喻 5. 赠别诗变体:突破常规离别伤感,展现方外之人的特殊情感表达方式
展开
古诗注解
律仪
:佛教戒律威仪,指僧人行为规范
外学
:佛教称世俗学问为外学
玄关
:佛家指入道之门,此处喻诗境高妙
贯花
:诵经时贯穿花鬘的仪式,代指佛事活动
咒水
:密宗诵咒加持的圣水,有净化超度功用
浮云意
:暗用《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典
展开
讲解
本诗核心在于展现僧人的精神世界。首联点明修行者内外兼修的特质,佛教戒律与诗歌创作达到统一。颔联用"随缘""与道"体现禅宗自然任运的修行态度。颈联具体描写宗教活动,净室空山形成神圣空间。尾联升华主题,将个人修行置于浩瀚天地中,凸显"无住"的禅悟境界。全诗语言简淡中有深致,实现宗教体验与诗歌美学的完美融合。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律仪-诗思"起笔,展现僧侣内外兼修的特质。中间两联工对精妙,"烟景随缘""风姿与道"将自然景观与佛法境界浑然相融。尾联以"浮云"意象作结,既暗含《论语》典故意趣,又以天地悠悠的空间感强化超然意境。诗中"贯花""咒水"等佛教意象的运用,体现了作者"诗为禅用"的创作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唐时期,当时佛教禅宗兴盛,灵澈作为诗僧与文人交往密切。诗中描写的道虔上人是位云游高僧,作者通过赠诗表达对友人超脱境界的赞叹,同时寄寓自身"诗禅合一"的修行理念,反映了唐代僧诗"以禅入诗"的典型特征。
展开
作者信息
灵澈(746~816),本姓汤氏,字源澄,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云门寺律僧,驻锡衡岳寺。著有《律宗引源》廿一卷。与刘禹锡、刘长卿、吕温交往甚密,互有诗相赠,享誉当时诗坛。
古诗数量:
19
名句数量:
72
作者其他古诗
1
远公墓
1万阅读
2
奉和郎中题仙岩瀑布十四韵
1万阅读
3
西林寄杨公
1万阅读
4
答徐广叔四问
1万阅读
5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1万阅读
6
闻李处士亡
1万阅读
7
天姥岑望天台山
1万阅读
8
简寂观
1万阅读
9
宿东林寺
1万阅读
10
元日观郭将军早朝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