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出定恋庭闱,圣主恩深暂许归。
双树欲辞金锡冷,四花犹向玉阶飞。
梁山拂汉分清境,蜀雪和烟惹翠微。
此去不须求彩服,紫衣全胜老莱衣。
林间禅修结束仍留恋家中父母,圣上恩准暂时归乡。 菩提树下辞别时金锡杖已凉,四色天花仍向玉阶飘飞。 梁山高耸触及霄汉分隔清幽之境,蜀地白雪与烟霭交织染翠微。 此去无需刻意求取彩衣娱亲,紫衣官服已胜过老莱子的孝衣。
首联以"恋庭闱"破题,揭示僧人亦具人伦之情;颔联"冷"字既写锡杖凉意,又暗喻离别惆怅。颈联写景大气磅礴,"拂""惹"二字使静态山水具动态美。尾联用典精当,通过紫衣与彩衣的对比,既彰显皇恩浩荡,又肯定僧人"以法尽孝"的新孝道观。全诗在宗教性与世俗性间取得巧妙平衡。
全诗以"佛门孝亲"为内核,前三联通过"林间出定""双树辞锡""天花飞阶"等意象构建空灵禅境,尾联突转世俗孝道对比。艺术上采用"佛境-蜀景-人情"三重空间转换,炼字精妙如"拂""惹"二字活化山水。思想层面将僧人还俗探亲合理化,反映唐代"孝可通佛"的社会观念。
此诗作于唐代宗时期,鉴供奉为蜀地高僧,受召入长安讲经后获准归乡省亲。灵澈作为诗僧友人,以诗相送,既赞其佛法修为,又暗颂皇恩,体现唐代佛教与皇权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