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玄泰禅师
送玄泰禅师
修睦 〔唐朝〕
去去去何住,一盂兼一瓶。
水边寒草白,岛外晚峰青。
宿处林闻虎,行时天有星。
回期谁可定,浮世重看经。
写水
写草
古诗译文
离去啊离去,你将去往何方?只带着一个钵盂和一只水瓶。
水边的枯草泛着寒霜的白色,孤岛外的远山映着暮色青苍。
夜宿山林时听闻虎啸,赶路的夜空总有星辰相伴。
归期谁能预料?这浮世之中,唯有重读佛经方能心安。
展开
知识点
1. 禅宗与唐诗:唐代禅宗兴起,王维、贾岛等诗人创作大量禅意诗,本诗“浮世重看经”体现“即世超世”的禅理。 2. 意象运用:“寒草”“虎啸”属佛教常见意象,分别象征无常与怖畏,见于《涅槃经》等典籍。 3. 修睦身份:晚唐诗僧,与贯休、齐己并称“唐代三大诗僧”,作品多写方外之思。 4. 对仗特点:颔联“水边”对“岛外”,“寒草白”对“晚峰青”,工整中见自然。
展开
古诗注解
去去去何住
:重复“去”字强调离别之决绝,“何住”问去向。
一盂兼一瓶
:盂为僧人食器,瓶为饮水器,指僧人简朴行装。
寒草白
:秋冬季枯草覆霜呈现白色,暗喻修行清苦。
岛外晚峰青
:远处山峰在暮色中青黑,烘托孤寂意境。
林闻虎
:以虎啸反衬禅师超脱生死的境界。
浮世重看经
:“浮世”指尘世纷扰,“重看经”突出修行之恒心。
展开
讲解
本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结构层面
:按“离别-途景-归思”展开,尾联转折升华主题。
2.
禅理层面
:“虎啸”喻烦恼,“看经”表降伏其心,暗合《金刚经》“应无所住”思想。
3.
情感层面
:表面写禅师云游,实则寄托诗人对乱世的疏离感,末句“重看经”透露对精神净土的向往。
教学时可结合贾岛《寻隐者不遇》对比,体会唐代方外诗的共性特征。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禅师云游画面:首联“去去去”三叠字如脚步声渐远,盂瓶之简凸显禅者风骨;颔联“寒草白”“晚峰青”用冷色调营造空寂之境;颈联“虎”“星”一险一静,暗喻修行路上的考验与指引;尾联“浮世”与“看经”对比,点明超脱主旨。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展现唐代禅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诗僧修睦赠别玄泰禅师之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佛教禅宗盛行,僧人常云游四方。诗中既写禅师漂泊的孤寂,又赞其超然物外的修行态度,反映了乱世中文人僧侣对精神归宿的追求。
展开
作者信息
(?—918)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
古诗数量:
27
名句数量:
94
作者其他古诗
1
三生石
1万阅读
2
岳上作
1万阅读
3
睡起作
1万阅读
4
僧院泉
1万阅读
5
望西山
1万阅读
6
秋台作
1万阅读
7
岳阳对柳
1万阅读
8
思齐己上人
1万阅读
9
题僧院泉
1万阅读
10
东林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