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思山咏
思山咏
郑遨 〔唐朝〕
因卖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尘。
不如将耳入山去,万是千非愁杀人。
写山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因为贩卖丹砂而离开隐居的白云深处,
穿着鹿皮裘衣却沾染了尘世的喧嚣。
不如将双耳带入深山之中,
世间万般是非令人愁绪万千。
展开
知识点
1. 郑遨:号逍遥先生,五代著名隐士,与陈抟并称"白云先生" 2. 丹砂文化:道教炼丹术的核心材料,在唐诗中常象征求仙与隐逸 3. 鹿裘意象:源自《列子》"鹿裘带索",成为隐士标志性服饰 4. 九衢:唐代都城长安的九条主干道,代指繁华都市 5. 唐末隐逸诗特点:多通过自然意象批判现实,语言简练含蓄
展开
古诗注解
丹砂
:朱砂,古代道士炼丹的原料,象征隐士生活。
白云
:比喻隐居之地,超脱尘世。
鹿裘
:粗陋的皮衣,隐士的穿着。
九衢尘
:指繁华街市的尘土,喻指世俗纷扰。
万是千非
:形容世间错综复杂的是非纠葛。
展开
讲解
本诗采用对比结构:前两句写被迫入世的窘迫,后两句写主动出世的解脱。
“卖丹砂”与“入山”形成行为对照,“九衢尘”与“万是千非”构成空间与心理的双重冲突。
诗人用“不如”二字转折,将隐逸主题升华,
最后以“愁杀人”的夸张手法强化情感,完成对世俗价值的彻底否定。
展开
古诗赏析
诗人以“丹砂”“白云”开篇,暗喻自己曾试图融入世俗却失败;
“鹿裘惹尘”生动刻画了隐士与俗世的格格不入;
后两句以决绝之态提出解脱方案——回归山林,
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唐末隐逸诗的风骨。
展开
创作背景
郑遨是唐末五代著名隐士,因战乱频发、社会动荡而厌恶仕途,长期隐居山林。
此诗通过对比“卖丹砂”的世俗行为与“入山”的隐逸理想,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展开
作者信息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
古诗数量:
15
名句数量:
56
作者其他古诗
1
伤农
1.1万阅读
2
富贵曲
1万阅读
3
题霍山秦尊师
1万阅读
4
哭张道古
1万阅读
5
偶题
1万阅读
6
题中条静观
1万阅读
7
山居
1万阅读
8
招友人游春
1万阅读
9
题病僧寮
1万阅读
10
咏西施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