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知识点

原文:《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 | 作者:白居易 | 类型:知识点 | 阅读:0

1. 中唐“元白之交”:白居易与元稹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挚友,两人文学主张相近(均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关注民生),人生经历相似(均因直言进谏遭贬),且以频繁的书信往来和唱和诗传递情谊,被后世称为“元白之交”,是中国文学史上友情的典范,此诗便是两人友情的具体体现。

2. 唐代竹席文化:唐代南方(如蕲州、江南地区)盛产竹材,竹席是夏季重要的生活用品,且因工艺不同分为不同种类(如诗中的“双锁簟”是带花纹的精巧竹席)。竹席不仅用于纳凉,还常作为礼物赠送,尤其在亲友被贬至湿热地区时,竹席因清凉特性成为实用且贴心的赠品,反映了唐代的生活习俗与人际交往方式。

3. 唐代贬谪制度与文人心态:中唐时期政治动荡,文人因参与党争、直言进谏等原因被贬谪现象频繁。通州、江州等均为当时的“贬谪之地”,环境恶劣,生活艰苦。文人被贬后常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苦闷、对友人的思念,如白居易此诗通过赠物表达对贬谪挚友的关怀,元稹也有《酬乐天寄蕲州簟》等诗回应,体现了贬谪背景下文人的友情支撑与精神寄托。

4. 律诗的“六韵”格式:此诗标题注明“因题六韵”,“韵”指律诗中押韵的句子(通常偶数句押韵),“六韵”即全诗有十二句(每两句为一韵),属于五言排律(五言十二句)。五言排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韵到底,此诗首联交代原料工艺,颔联点出赠友意图,颈联描写竹席形态,尾联前四句描摹特性,后两句抒情,符合排律“结构严谨、铺陈有序”的特点。

5. 唐代地理与气候认知:诗中“蕲州”(今湖北蕲春)产竹、“通州”(今四川达州)为“炎瘴地”,反映了唐代人对不同地区地理物产与气候的认知。当时南方湿热地区被认为多“瘴气”,易致病,因此北方或气候温和地区的人被贬至南方时,常需适应恶劣气候,而竹席、葛布等清凉器物成为必备用品,诗中“此物最关身”也印证了当时对南方气候与健康关系的认知。

与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 相关类型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知识点知识点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古诗注解古诗注解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讲解讲解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古诗赏析古诗赏析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创作背景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