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曲讲解

原文:《江楼曲》 | 作者:李贺 | 类型:讲解 | 阅读:0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唐诗人李贺的《江楼曲》。首先,我们先明确这首诗的核心——它看似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等待情郎归来的诗,但背后藏着李贺诗歌特有的细腻与深情,还有中唐文人的情感密码。

首先看题目“江楼曲”,“江楼”告诉我们地点在江边的楼阁,“曲”是一种较为自由的诗歌体裁,这就意味着诗人可以更灵活地通过场景和细节来表达情感,不用受严格格律的束缚。接下来我们逐联梳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开篇“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第一句写江楼前的流水沿着江陵道流淌,江陵是情郎去的地方,所以“流水”不仅是景物,还暗含“流水寄情”的意思——古人常觉得流水能带着思念到远方。第二句“鲤鱼风”是秋季的风,“芙蓉老”是芙蓉花凋谢,这两个意象一结合,就告诉我们:时节是秋天,景色是衰败的,这为全诗奠定了“愁”的基调,也暗示女子可能已经等了很久,从芙蓉盛开等到了凋谢。

然后是“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这两句写女子的动作和心理。“晓钗催鬓”是清晨用发钗梳头发,“催”字特别妙,不是人催发钗,而是发钗“催”人,就像女子心里着急,连梳头发都觉得慢,仿佛发钗也在帮她快点整理好,等着情郎回来。“语南风”是对着南风说话,南风是暖 wind,女子把想对情郎说的话告诉南风,希望南风能传到情郎耳边,这是古人很浪漫的情感传递方式。“抽帆归来一日功”是女子的心愿,她觉得情郎扬帆回来只要一天就够了,这其实是她的“主观期待”,可能情郎实际要走更久,但她不愿意承认,只想往好处想,这份急切特别真实。

再看“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这两句又回到写景,但景里全是愁。“鼍吟”是扬子鳄在江边叫,声音很低沉,像在叹气,加上“梅雨”(阴雨),整个江边都显得冷冷清清、闷闷的,和女子的心情一样。“竿头酒旗换青苎”是说酒店的旗子换成了青苎布的新旗,旗子都换了,说明时间过去了很久,女子从春天等到秋天,连酒旗都换了好几面,她的等待还在继续,这里不用直接说“等了很久”,用“换酒旗”就暗示出来了,这是古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萧骚”是浪涛的声音,“云差池”是白云乱飘,浪乱、云乱,其实是女子的心乱——她看到什么都觉得乱,因为情郎没回来,她的心静不下来。“黄粉油衫寄郎主”是女子的行动,她把涂了黄粉的油布衣衫寄给情郎,油布衫能防水,适合江边出行,这说明女子很体贴,连情郎的日常都想到了,寄衣服就是寄思念,把看不见的牵挂变成了看得见的衣物。

最后“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这是情感的爆发。“新槽酒声苦无力”,新酿的酒声音都显得没力气,不是酒真的没力气,是女子心里太愁了,连听到酒声都觉得沉闷。“南湖一顷菱花白”,南湖里一片雪白的菱花,本来是很美的景色,但女子看了不仅不开心,反而更愁了——这么大的湖,这么多的花,却只有她一个人看,情郎不在身边,美景反而变成了“愁景”,这就是“以乐景衬哀情”。然后“眼前便有千里愁”直接说出愁绪有千里那么长,把之前藏在景物里的愁都挑明了,最后“小玉开屏见山色”,侍女打开屏风,以为能看到什么好景色让女子开心,结果只看到一片山色,空荡荡的,没有情郎的影子,愁绪不仅没散,反而更浓了,全诗就在这种怅惘里收尾,让我们读完还能感受到女子的愁。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闺情,但李贺用了很多精巧的意象(鲤鱼风、鼍吟、菱花)、细腻的细节(晓钗催鬓、寄油衫)和递进的情感(盼—候—寄—愁),把女子的思念写得特别真实。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李贺自己仕途不顺,他可能借女子的“千里愁”,写自己心里的“愁”——比如对理想的追求就像女子等情郎一样,遥远又急切。这就是好诗的魅力:既能让我们看到具体的故事,又能让我们想到更深的情感。

与江楼曲 相关类型

江楼曲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江楼曲知识点知识点 江楼曲古诗注解古诗注解 江楼曲讲解讲解 江楼曲古诗赏析古诗赏析 江楼曲创作背景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