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时期重要诗人,其人生后期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尤其偏爱禅学。他晚年因官场失意、世事变迁,逐渐淡泊名利,常与僧人交游,研习禅经,试图从禅理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超脱。
《读禅经》创作于白居易接触禅学较深的阶段,具体时间虽无明确记载,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应是他研读佛教经典(如《金刚经》《般若经》等)后,结合自身禅修体验所作。中唐时期,佛教禅宗盛行,“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理念在文人阶层中广泛传播,白居易受此风气影响,将对禅理的理解融入诗歌,既表达对佛教义理的领悟,也暗含对人生虚幻、世事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他后期“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