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访亚齐。
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
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
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
风雨萧瑟中来到建阳溪,在溪边系舟拜访僧人亚齐。 他手持一卷新作的诗篇,来自剑潭以北;我们相识已有十年,那时还在华山西。 吟诗的灵魂可惜渐渐老去,在这江村之中;他深知空性,明白世间的道路多么迷离。 或许会笑那些乘着华丽马车的权贵,此时哪有闲情去听猿猴的哀啼。
这首诗通过拜访僧人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与超脱的思考。首联写景叙事,奠定全诗基调;颔联通过时空转换,展现深厚情谊;颈联转入哲理思考,表达对佛理的领悟;尾联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主题。诗中"新诗"与"旧识"、"江村老"与"世路迷"等对仗工整,意象鲜明。最后以"听猿啼"作结,余韵悠长,既表现了僧人的超然,也暗示了诗人的向往。
这首诗以萧瑟的风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首联点明地点和人物,中二联通过"新诗"与"旧识"的对比,展现时光流逝和情谊的深厚。颈联转入对人生和佛理的思考,尾联以达官贵人的忙碌反衬出僧人的闲适和诗人的超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文人儒释交融的思想特点。
此诗作于唐代,作者翁承赞在风雨中乘船来到建阳溪,拜访僧人亚齐。诗中透露出作者与亚齐的十年交情,以及对他们共同经历的回忆。当时作者可能正处于仕途或人生的转折点,通过与僧人的交流,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佛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