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华当公署,为官兴可知。
砚和青霭冻,帘对白云垂。
峻掌光浮日,危莲影入池。
料于三考内,应惜德音移。
巍峨的华山正对着你的官署,为官的兴致可想而知。 砚台与青色云霞相映仿佛冻结,帘幕对着垂落的白云。 高峻的山峰在日光下闪耀,陡峭的莲花峰影映入池中。 料想在三年考绩之内,应当珍惜你美誉的传扬。
1. 唐代县尉职责:主管治安刑狱,正九品下 2. 华山五峰:诗中所指"危莲"即西峰莲花峰 3. 唐代考课标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核体系 4. 青霭意象:道家仙境象征在唐诗中的演变 5. 晚唐干谒诗:文人借赠诗表达政治诉求的普遍现象
本诗讲解要点: ① 地理意象的双关:华山既是实景,又象征官场高峰 ② "冻"字的炼字艺术:既状砚台之寒,又喻为官需耐得住清冷 ③ 尾联的劝勉技巧:通过制度提醒含蓄表达对友人政治操守的期待 ④ 时代特征的体现:诗中"德音"强调与晚唐道德沦丧形成对照 建议结合李商隐《任弘农尉》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诗人对县尉职务的态度差异。
全诗采用"由景及人"的递进式结构: 1. 首联以华山之巍峨暗喻为官当有崇高志向 2. 颔联"砚冻云垂"的意象组合,既写实景又喻清廉自守 3. 颈联"光浮日""影入池"形成光影交响,展现大唐气象 4. 尾联转入抒情,用考核制度作结,体现儒家"立德立功"思想 艺术上融合了山水诗的壮美与赠答诗的恳切,在晚唐浮艳诗风中独具风骨。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时喻坦之游历至华阴拜访友人姚少府。诗中既描绘华山官署的壮丽景致,又暗含对友人政绩的期许。晚唐官场腐败,诗人以"惜德音"相劝,反映知识分子对清廉政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