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夏日酬祥松二公见访
夏日酬祥松二公见访
李建勋 〔唐朝〕
多谢空门客,时时出草堂。
从容非有约,淡薄不相忘。
池映春篁老,檐垂夏果香。
西峰正清霁,自与拂吟床。
写草
古诗译文
感谢两位来自空门(佛门)的客人,时常走出草堂前来探望。
我们的相聚并非事先约定,却因淡泊的情谊而彼此不忘。
池塘倒映着春日的老竹,屋檐下垂挂着夏日芬芳的果实。
西边的山峰正雨后初晴,我独自整理着吟诗的床榻。
展开
知识点
1. 空门:佛教术语,因佛教主张"诸法皆空",故称佛门为空门 2. 草堂文化:唐代文人隐居时多建草堂,如杜甫成都草堂,成为隐逸精神的物质载体 3. 清霁意象:在唐诗中常象征政治风波后的平静或心灵净化,如王维"空山新雨后" 4. 吟床:唐代文人特制的矮榻,兼具休憩与创作功能,反映"卧游"的审美方式 5. 方外交:指僧人与文人的交往,是唐代儒释交融的重要社会现象
展开
古诗注解
空门客
:指僧人,佛门以"空"为宗旨,故称空门。
草堂
:诗人隐居的简陋住所。
淡薄
:指清淡寡欲、不慕名利的情谊。
春篁
:春天的竹子,"篁"即竹林。
清霁
:雨雪停止后的晴朗天气。
吟床
:诗人用于倚靠作诗的床榻。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讲解可分三个层次:首先,从社交层面看,它记录了唐代文人"方外交"的典型场景,通过"非有约""不相忘"的对照,展现超越世俗礼仪的精神契合。其次,在空间建构上,诗人用"草堂-池塘-屋檐-西峰"由近及远的空间序列,营造出隐士生活的立体画卷。最后在时间维度上,"春篁"与"夏果"的并置,暗示隐居生活的季节流转,而"清霁"的瞬时美景又与永恒的山色形成张力,体现诗人对"刹那即永恒"的禅悟。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是晚唐隐逸诗的代表作。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简淡笔触勾勒出隐士生活的三重境界:首联点明方外之交的超脱,颔联展现君子之交的淡泊,颈联通过"池映春篁""檐垂夏果"的意象组合,营造出禅意盎然的隐居图景。尾联"西峰清霁"的开放式结尾,既实写山色,又暗喻心境,与"拂吟床"的动作相呼应,展现诗人与自然合一的审美境界。诗中"从容""淡薄"等词的运用,精准传达了唐代隐逸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质。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建勋晚年隐居期间。作为南唐宰相,他在政治失意后选择退隐山林,与僧人祥公、松公交往密切。诗中描写的夏日景象和方外之交,反映了诗人远离朝堂后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唐代士大夫"隐逸文化"的典型特征。
展开
作者信息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年约八十一岁。少好学能属文,尢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公元九四一年)放还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年已八十。时宋齐丘隐居洪州西山,建勋常往造谒致敬。后归高安别墅,一夕,无病而终。建勋著有钟山集二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古诗数量:
96
名句数量:
324
作者其他古诗
1
早春寄怀
1万阅读
2
春日病中
1万阅读
3
踏青樽前
1万阅读
4
柳花寄宋明府
1万阅读
5
金山
1万阅读
6
金谷园落花
1万阅读
7
正月晦日
1万阅读
8
中酒寄刘行军
1万阅读
9
惜花寄孙员外
1万阅读
10
溪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