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爱敬寺

李建勋 〔唐朝〕

野性竟未改,何以居朝廷。

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

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

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我粗野的本性终究没有改变,凭什么身居朝廷之中呢?

徒然地做了百官的首领,心里却只喜爱那千座山峰的青翠。

南风吹拂的新雨过后,和客人带着酒杯一同出行。

夕阳西下,惋惜着就要归去,千山万壑中传来鸟儿的啼叫声。

1. 李建勋:五代时期南唐诗人、大臣,其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闲适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2. 山水田园诗:此诗属于山水田园诗范畴,这类诗歌多以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或对官场的厌倦。

3. 以景结情:诗的结尾“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运用了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指诗歌在结尾处用景物描写来收束全诗,将情感蕴含在景物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余味无穷。

4. 对比手法:诗中“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运用对比,将身居高位的身份与喜爱自然的心境相对比,突出诗人的志趣所在。

  • 野性:指不受拘束、喜爱自然的本性。
  • 何以:凭什么,为什么。
  • 空为:徒然作为。
  • 百官首:百官中的首领,指身居高位。
  • 千峰青:千座青翠的山峰,代指自然景色。
  • 南风:南方吹来的风。
  • 携觞:带着酒杯,觞指古代的酒器。
  •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 万壑:形容很多的山谷。

《留题爱敬寺》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的诗作。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基调,开篇两句就像诗人的内心独白,告诉我们他那热爱自由的本性始终未变,对于官场生活他是感到不适的。这让我们能快速了解诗人的心境。

接着看“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这里的对比很有意思,“百官首”是世俗眼中的高位,而诗人却觉得“空”,反而只爱“千峰青”,这清晰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偏爱远胜过官场的名利。

再到后两句的写景,“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新雨过后,南风习习,和友人带着酒一同出游,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美好?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的快乐。最后“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夕阳西下,诗人舍不得离开,此时还有万壑间的鸟鸣相伴,整个场景宁静而富有生机,将诗人对自然的留恋之情推向高潮。

总的来说,这首诗用词简单却情感饱满,通过对比和写景,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疏离,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这首诗开篇便直抒胸臆,“野性竟未改,何以居朝廷”,坦诚地表达了自己难以适应官场生活的心境,展现出率真的个性。“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则进一步对比,点明自己虽身处高位,心却在自然山水之间,流露出对官场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痴迷。

后两句“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描绘了新雨之后,和友人一同饮酒游赏的惬意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结尾“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以景结情,夕阳西下让人惋惜不舍,山谷间的鸟鸣更添生机与宁静,将诗人对自然的留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将官场的束缚与自然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李建勋是五代时期南唐的大臣,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虽身居高位,却有着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爱敬寺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自身情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和对田园自然的向往。当时社会动荡,官场复杂,许多文人雅士常常通过寄情山水来寻求内心的宁静,李建勋此诗也可能受到了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

作者信息
李建勋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年约八十一岁。少好学能属文,尢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公元九四一年)放还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年已八十。时宋齐丘隐居洪州西山,建勋常往造谒致敬。后归高安别墅,一夕,无病而终。建勋著有钟山集二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古诗数量:96名句数量: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