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喻炼师归茅山
送喻炼师归茅山
李建勋 〔唐朝〕
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
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
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
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
写雪
写水
写云
古诗译文
停止进食五谷已有多少年,脸色依然像桃花般红润。
带着微微醉意离开城池,身着单薄衣衫行走在风雪之中。
茅山洞府的水声伴着清晨,石屋空灵映照着云影。
莫要效仿秦时的避世之人,一去便音信全无。
展开
知识点
1. 茅山道教:茅山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是上清派祖庭,陶弘景曾在此隐居。 2. 辟谷修炼:道教养生术,通过调节呼吸和服气替代谷物摄入,以求延年益寿。 3. 秦客典故:化用《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的意象,暗指与世隔绝的隐逸传统。 4. 唐代僧道交往:唐代三教融合,文人常与僧道诗词唱和,形成独特的方外文学题材。 5. 雪中单衣意象:通过衣着与环境的反差,突出人物精神境界,与“程门立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
古诗注解
休粮
:指修道者通过辟谷(不食五谷)修炼的方式。
桃红
:形容脸色红润健康,暗示修炼有成。
茅洞
:指茅山(今江苏句容)的道教洞府,为道教圣地。
石房
:山中修道士居住的石室。
秦时客
:典故,指秦代避乱入山、与世隔绝的隐士(如桃花源中人)。
音书
:音讯和书信。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送别主题:首先以“休粮”“桃红”刻画喻炼师的仙风道骨;接着用“半醉”“单衣”强化其超脱世俗的形象;继而描绘茅山洞府的灵秀环境,暗示归隐之地的神圣性;最后以典故收尾,在劝慰中暗含对友情的珍视。诗人将道教元素与送别情感结合,既符合赠别对象的身份特征,又突破了传统送别诗的伤感基调,创造出空灵深远的艺术境界。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简练笔法勾勒出一位得道高士的形象。首联“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以对比手法突出其修炼之效;颔联“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展现其洒脱不羁的风骨;颈联“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通过自然景物烘托茅山清幽仙境;尾联“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巧妙用典,在劝诫中流露依依别情。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将修道者的超逸与友人的牵挂融为一体,体现了唐代送别诗的独特韵味。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建勋赠别道士喻炼师之作。茅山是道教上清派发源地,唐代道教兴盛,文人常与道士交往。诗中既赞喻炼师修为高深、超然物外,又含蓄表达对其归隐后保持联系的期望,反映了唐代士人与道教方外之士的深厚情谊和复杂心态。
展开
作者信息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年约八十一岁。少好学能属文,尢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公元九四一年)放还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年已八十。时宋齐丘隐居洪州西山,建勋常往造谒致敬。后归高安别墅,一夕,无病而终。建勋著有钟山集二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古诗数量:
96
名句数量:
324
作者其他古诗
1
早春寄怀
1万阅读
2
春日病中
1万阅读
3
踏青樽前
1万阅读
4
柳花寄宋明府
1万阅读
5
金山
1万阅读
6
金谷园落花
1万阅读
7
正月晦日
1万阅读
8
夏日酬祥松二公见访
1万阅读
9
中酒寄刘行军
1万阅读
10
溪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