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洞幽岩独息心,时人何路得相寻。
养生不说凭诸药,适意惟闻在一琴。
石径扫稀山藓合,竹轩开晚野云深。
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在碧绿山洞幽深岩穴中独自静修心性,世人哪能找到路径来相寻。 养生之道不靠药物调理,只听闻一张琴声便能适意舒心。 石径上苔藓稀少已与山色相融,竹轩晚开时野云更显幽深。 待他年修行圆满期望飞升而去,或许会笑叹我们这般苦苦吟咏。
1. 唐代隐逸诗的特点 2. 道教养生思想在唐诗中的体现 3. "琴"在文人诗中的意象内涵 4. 对仗手法在律诗中的运用 5. 伍乔诗歌的创作风格
本诗讲解要点: ① 结构分析:严格遵循七律起承转合结构,每联承担不同功能 ② 意象解读:"琴"象征高洁,"云"暗示超脱,"藓"体现自然 ③ 修辞鉴赏:尾联采用假设语气和对比手法增强表现力 ④ 文化内涵: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大隐"境界的追求 ⑤ 比较阅读:可与贾岛《寻隐者不遇》对照理解隐逸主题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士形象: 1. 首联"碧洞幽岩"营造出世外仙境,与"时人何路"形成空间隔离 2. 颔联通过"琴"与"药"的对比,突出修道者清雅脱俗的精神境界 3. 颈联景物描写中,"山藓合""野云深"暗示时间流逝与修行持久 4. 尾联"笑吾徒苦吟"的反讽,深化了尘世与修道的境界差异
此诗作于唐代,作者伍乔通过描绘隐士张道者的修行生活,反映当时社会对道家隐逸文化的推崇。诗中"功就期飞去"等句,带有鲜明的道教飞升思想,符合唐代佛道思想盛行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