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别雒下一二知己
别雒下一二知己
谭用之 〔唐朝〕
金鼎光辉照雪袍,雒阳春梦忆波涛。
尘埃满眼人情异,风雨前程马足劳。
接塞峨眉通蜀险,过山仙掌倚秦高。
别来无限幽求子,应笑区区味六韬。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山
写马
写人
人情
古诗译文
金鼎的光辉照耀着雪白的袍服,在洛阳的春梦中回忆着往日的波涛。眼中满是尘埃,人情世故已然不同,风雨兼程的前路让马蹄劳累。连接边塞的峨眉山通向蜀地的险峻,越过山脉,仙掌峰倚靠着秦地的高山。离别以来,有无尽的幽思寻求知己,应当笑我这般渺小之人还在品味六韬。
展开
知识点
作者谭用之是唐朝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涉及离别和旅途主题。 雒阳即洛阳,唐朝东都,是政治文化中心。 六韬是古代兵书,相传为姜太公所作,代表军事谋略。 诗中的峨眉指峨眉山,仙掌可能指华山仙掌峰,秦高指秦岭等高山,反映唐朝地理知识。 诗歌运用了对仗和意象手法,典型于唐诗艺术。
展开
古诗注解
金鼎
: 象征富贵或鼎盛时期,可能指诗人过去的荣耀。
雪袍
: 指白色的袍服,表示高洁身份或旅途中的装束。
雒阳
: 即洛阳,唐朝东都,是诗人离别之地。
波涛
: 比喻动荡的往事或情感波澜。
尘埃
: 指世间的纷扰和污浊,象征人情冷暖。
人情异
: 表示人情世故的变化和疏远。
马足劳
: 马匹劳累,借指旅途艰辛和人生奔波。
峨眉
: 峨眉山,位于四川,以险峻著称,暗示旅途险阻。
仙掌
: 可能指华山仙掌峰,代表高山险峻。
秦高
: 秦地的高山,如秦岭,象征遥远和艰难。
幽求子
: 幽思寻求知己或理想,表达孤独和追求。
六韬
: 古代兵书,代表谋略或功名追求,诗人自嘲渺小。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整体围绕离别主题,首联回忆过去荣光,颔联和颈联描写现实艰辛和地理险阻,尾联表达幽思和自嘲。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人情变异和旅途劳顿,最终以“味六韬”暗示对功名的淡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金鼎”象征富贵,“雪袍”代表高洁,增强了情感深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了唐朝社会士人的普遍心态。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华丽的意象开篇,“金鼎光辉照雪袍” contrast 过去荣耀与当下旅途,形成强烈反差。中间两联通过“尘埃满眼”和“风雨前程”描绘世态炎凉和奔波劳顿,自然景物如峨眉、仙掌增强了险阻的象征。尾联“别来无限幽求子”抒发幽思,并以“应笑区区味六韬”自嘲,展现诗人 humility 和 philosophical resignation。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体现了唐诗的典型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谭用之在离别洛阳知己时所作。唐朝时期,洛阳作为东都,是文人荟萃之地,诗人 likely 在仕途或旅途中与朋友分别,感慨人情世故的变化和旅途艰辛。诗中的地理意象如蜀险、秦高,反映了诗人可能前往西部边塞的经历,整体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波折的反思。
展开
作者信息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
69
名句数量:
204
作者其他古诗
1
秋宿湘江遇雨
1万阅读
2
贻钓鱼李处士
1万阅读
3
贻费道人
1万阅读
4
山中春晚寄贾员外
1万阅读
5
赠索处士
1万阅读
6
约张处士游梁
1万阅读
7
送丁道士归南中
1万阅读
8
寄许下前管记王侍御
1万阅读
9
月夜怀寄友人
1万阅读
10
寄阎记室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