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南去得娱宾,顿逊杯前共好春。
蚁泛羽觞蛮酒腻,凤衔瑶句蜀笺新。
花怜游骑红随辔,草恋征车碧绕轮。
别后青青郑南陌,不知风月属何人。
当年南下游玩,得以娱乐宾客,在酒杯前共享美好春光。羽觞中酒沫如蚁浮泛,蛮地的酒醇厚油腻;像凤凰衔来美妙诗句,蜀地产的笺纸崭新。花儿怜惜游骑,红色随马辔飘动;草儿依恋征车,碧色环绕车轮。离别之后,郑南陌上的草依旧青青,不知那清风明月的美好时光现在属于谁人。
羽觞是一种古代酒器,形状像鸟羽,常用于宴会;蜀笺指四川地区生产的优质纸张,在唐代备受文人推崇;风月一词常用来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色或时光,在诗歌中多表达情感;郑南可能指郑地(今河南郑州附近)的南边,唐代地理名称;蛮酒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酿制的酒,反映了唐代的民族文化交流。
这首诗是谭用之寄给友人王侍御的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通过对比回忆与现状,表达离愁别绪。首联“昔年南去得娱宾,顿逊杯前共好春”开门见山,回忆过去南下的欢乐聚会;颔联“蚁泛羽觞蛮酒腻,凤衔瑶句蜀笺新”具体描述酒宴的盛况和诗文的精美,使用夸张和比喻手法;颈联“花怜游骑红随辔,草恋征车碧绕轮”转向离别场景,以花草拟人化,烘托出依恋之情;尾联“别后青青郑南陌,不知风月属何人”总结全诗,通过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对比,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讲解中需注意诗中的意象运用和情感层次,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文人的交友文化。
这首诗以回忆和离别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前两联描绘过去南下游玩时的欢乐酒宴,使用“蚁泛羽觞”和“凤衔瑶句”等比喻,突出场景的热闹和诗文的雅致;后两联转向离别后的景象,“花怜游骑”和“草恋征车”拟人化自然景物,增强情感表达;尾联“不知风月属何人”以疑问收尾,含蓄地抒发对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整体上,诗作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艺术特色。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谭用之寄给友人王侍御的作品。王侍御可能是一位在许下(今河南许昌一带)任职的官员,诗人通过回忆过去在南方的欢聚时光,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自身的外出经历或对旧友的怀念,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和离愁别绪,时代背景为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诗人常以诗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