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
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
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
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
在仆射陂前的驿站送别友人,他即将踏上征程,如雕鹗般翱翔于高远的秋空。 我抛下芍药在诗圃中吟咏,醉倒在茱萸点缀的酒楼里。 阳光下骏马飞驰如皎洁的光影,风中谁在应和那鹿鸣呦呦? 待到明年二月仙山脚下,莫让桃花随水流逝。
此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1)时空转换自然,从眼前秋景跳到想象中春景;2)虚实相生,前两联实写送别,后两联虚写寄托;3)用典不着痕迹,如“鹿呦呦”“桃花流水”皆化用经典。情感表达上,表面写送别,实则蕴含三重情感:对友人的勉励、自身的隐人的勉励、自身的隐逸之思、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谭用之作为晚唐诗人,其作品既有盛唐的雄浑余韵,又带晚唐的细腻含蓄,此诗正体现了这种过渡期特征。
全诗以秋日送别为线索,前两联实写送别场景:首联点明地点和时令,用“雕鹗弄高秋”比喻友人志向高远;颔联通过“抛芍药”“醉茱萸”的举动,展现诗人的不舍与洒脱。后两联转为虚写:颈联以“驹皎皎”“鹿呦呦”营造超逸意境;尾联寄语明年二月桃花盛开时,暗含对友人金榜题名的期许。诗中意象丰富,既有秋日的萧瑟,又有仙山的飘逸,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此诗为唐代诗人谭用之在秋日于圃田(今河南中牟)送友人赴京应试时所作。诗中既描写了送别场景,又寄托了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同时流露出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唐代士人常通过科举求取功名,送人赴考是常见题材,此诗在传统送别主题中融入了高远的意境和仙隐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