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己
| 类型:古诗译文
| 0阅读
寒霜浓重,野外的树叶纷飞,年迈的禅师卷起行囊衣衫。 在这浮世中不知去向何方,唯有白云静静等待他的归隐。 磬声与天籁之音和谐共鸣,禅意撼动山岳神灵的威严。 莫要轻易说长久隐居,辛劳众生仍需等待机缘。
作者:齐己
| 类型:古诗注解
| 0阅读
霜繁野叶飞:深秋时节霜重,野外树叶凋零飘飞。 长老:对年长僧人的尊称,此处指幽禅师。 浮世:佛教用语,指虚幻无常的尘世。 磬:佛教法器,诵经时敲击的铜制乐器。 岳神威:山岳神灵的威严,形容禅意深远。 劳生:佛教术语,指为生计劳碌的众生。
作者:齐己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此诗为唐代诗僧齐己送别同道幽禅师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佛教禅宗盛行,僧人常云游四方。诗中既表达对禅师超脱境界的赞叹,又暗含对乱世众生的悲悯,体现了作者"诗禅合一"的创作特点。
作者:齐己
| 类型:古诗赏析
| 0阅读
全诗以"霜叶飞""白云归"等意象营造空寂禅境,通过"磬和天籁""禅动岳神"的夸张手法展现佛法庄严。尾联转折精妙,在赞美禅师修为的同时,点明佛教普度众生的根本宗旨。齐己将景物描写与禅理阐发自然融合,语言简净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僧诗"清冷中含温润"的独特风格。
作者:齐己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1. 齐己:晚唐著名诗僧,著有《白莲集》,诗风清雅,与贯休并称"禅门二杰" 2. 禅宗:佛教宗派,主张"明心见性",对唐代诗歌影响深远 3. 僧诗特点:多描写山寺景物,蕴含佛理,语言平淡中见深意 4. 对仗手法:颔联"浮世-白云"、颈联"磬和-禅动"工整对应 5. 唐代送别诗传统:常借离别抒发人生感悟或宗教情怀
作者:齐己
| 类型:讲解
| 0阅读
本诗前两联通过萧瑟秋景烘托离别氛围,"白云相待归"暗喻禅师已超脱尘世。后两联转入禅境描写:磬声与自然共鸣,禅意可感天地,展现修行者的精神境界。尾联点明主旨——真正的修行不在于避世,而要在世间等待度化众生的机缘。全诗以景入禅,由禅及人,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佛教慈悲济世的核心思想。
作者:罗隐
| 类型:古诗译文
| 0阅读
回忆当年漫步龙沙两岸的时光,那时天下尚且太平。 醉卧野寺时花正凋落,倚靠江楼吟诗时明月将升。 年老了才知难以重回故地,乱世中怎能不牵挂旧情。 西山十二位得道真人仍在,烦请你替我向他们通报姓名。
作者:罗隐
| 类型:古诗注解
| 0阅读
龙沙:古地名,此处借指江南水乡的沙洲。 清平:太平盛世。 野寺:郊野的寺庙,暗示避世之意。 西山十二真人:传说中修道成仙的隐士,典出《列仙传》。 争肯:怎能、岂肯,唐代口语化表达。
作者:罗隐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此诗作于唐末动荡时期,罗隐送友人张绾前往钟陵(今江西南昌)时所作。当时藩镇割据、战乱频发,诗人通过追忆往昔太平景象,抒发对乱世的感慨与对修道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罗邺
| 类型:古诗译文
| 0阅读
自称归隐山林后俗事已远,素琴与丹炉便是日常生涯。 床头残存的药饵被老鼠偷尽,溪边破旧的屋门被风吹得歪斜。 石井边晴光映着垂落的青葛叶,竹篱笆荒芜处点缀着白茅花。 遥想他此去定将深居少出,独卧晴窗下梦绕朝霞。
作者:罗隐
| 类型:古诗赏析
| 0阅读
全诗以今昔对比为主线:首联以"清平"与"乱来"暗含时代巨变;颔联"花方落""月欲明"用自然意象烘托人生无常;颈联直抒胸臆,写尽老年羁旅之悲;尾联借道教典故,将现实苦闷升华为超脱之思。语言平实而意蕴深沉,典型体现罗隐诗"讽喻见长,感慨遥深"的特点。
作者:罗隐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1. 龙沙:唐代诗歌常见意象,既可实指江西龙沙岗,亦多泛指江南水岸 2. 十二真人:道教神仙体系概念,反映晚唐道教信仰的流行 3. 钟陵:唐代洪州治所,今南昌市,是当时南方重要文化中心 4. 罗隐诗风:善用对比手法,语言通俗却含哲理,人称"罗隐体" 5. 晚唐送别诗特点:常融入社会批判与隐逸思想,突破传统离情范式
作者:罗邺
| 类型:古诗注解
| 0阅读
人事赊:世俗事务疏远。"赊"意为遥远、稀少。 素琴丹灶:素琴指不加装饰的琴,丹灶是道士炼丹的炉灶,象征隐逸生活。 青葛叶:葛藤的叶子,葛是一种蔓生植物。 白茅花:白茅开的花,常见于荒野,暗示环境清幽。
作者:罗隐
| 类型:讲解
| 0阅读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时空跳跃,"南忆"与"乱来"形成今昔强烈反差;二是意象选择,"野寺""江楼"等场景构建出孤寂氛围;三是用典自然,尾联道教典故既符合钟陵地域特色,又暗含对现实的逃避。教学时可重点分析"老去亦知难重到"句,其中"亦知"二字凝练传达出人生顿悟的沉重感。
作者:罗邺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此诗为唐代诗人罗邺赠别隐士张逸人之作。张逸人选择归隐山林,罗邺通过描绘其简朴自然的隐居生活,表达对友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赞赏。晚唐社会动荡,文人隐逸风气盛行,此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反映。
作者:罗邺
| 类型:古诗赏析
| 0阅读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士生活图景:首联总写隐者志趣,中二联通过"残药鼠偷""破门风摆""青葛叶""白茅花"等意象,以荒僻之景反衬高洁之志。尾联"独卧晴窗梦晓霞"将隐逸生活诗意化,虚实相生。语言质朴而意境清远,体现了晚唐隐逸诗"以俗为雅"的特点。
作者:罗邺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1. 罗邺:晚唐诗人,与罗隐、罗虬并称"三罗",诗风清丽 2. 丹灶:道教炼丹器具,唐诗中常见隐逸意象 3. 白茅: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中已有记载的植物 4. 对仗:颔联"床头"对"溪上"、"残药"对"破门",颈联"石井"对"竹篱" 5. 晚唐隐逸诗特点:多描写简朴生活,表现避世情怀
作者:罗邺
| 类型:讲解
| 0阅读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意象选择独具匠心,用"鼠偷残药""风摆破门"等生活细节表现隐士的清贫自守;二是色彩对比鲜明,"青葛叶"与"白茅花"构成清雅画面;三是结句空灵,"梦晓霞"将现实与理想交融。教学中可重点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平凡物象营造高远意境,体会唐诗"即景会心"的创作手法。
作者:郑谷
| 类型:古诗译文
| 0阅读
你身着青衿离开白社,如今佩着朱绶荣归故里。 这一去定会令人羡慕,初心始终未曾违背。 江上帆影与落日相映,越鸟飞近故乡的树林。 一路沐浴着春风,杨花如雪落满衣襟。
作者:郑谷
| 类型:古诗注解
| 0阅读
青衿:古代学子所穿的青色交领长衫,代指未仕的读书人。 白社:隐士居所,此处指友人曾隐居之地。 朱绶:红色官服绶带,象征官职。 越鸟:南方越地的鸟,暗用"越鸟巢南枝"典故,喻思乡之情。 杨花雪:暮春杨絮纷飞如雪,既写实景又暗含时光流逝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