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戎泸间群盗知识点

原文:《阻戎泸间群盗》 | 作者:岑参 | 类型:知识点 | 阅读:0

1. 作者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风格早期雄奇豪迈,晚期趋于沉郁。

2. 诗歌题材:此诗属于“纪行诗”或“社会问题诗”,突破了岑参此前多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范畴,转向对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的关注。

3. 地理概念:诗中提到的“南州”、“戎泸间”、“三江”、“泸口”、“南蛮”等,涉及唐代西南地区的地理和行政区划,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

4. 历史背景: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后,反映了唐代中央权威削弱、地方藩镇割据和盗匪蜂起的社会现实。

5. 文学典故:诗中运用了“阳台云”(出自宋玉《高唐赋》)、“费长房缩地”、“琴高骑鱼”等神话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归乡愿望和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6. 艺术手法:诗歌大量运用了白描、夸张、对比(如血腥场景与秋月白鸟的对比)、渲染等手法,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7.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整齐,不拘对仗,便于叙事和自由抒情。

与阻戎泸间群盗 相关类型

阻戎泸间群盗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阻戎泸间群盗知识点知识点 阻戎泸间群盗古诗注解古诗注解 阻戎泸间群盗讲解讲解 阻戎泸间群盗古诗赏析古诗赏析 阻戎泸间群盗创作背景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