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再游巾子山寺
再游巾子山寺
任翻 〔唐朝〕
灵江江上帻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
野鹤尚巢松树遍,竹房不见旧时僧。
松树
古诗译文
灵江江畔的帻峰寺,三十年间我曾两次登临。
野鹤仍在松树上筑巢,竹房却已不见当年的僧人。
展开
知识点
1. 巾子山:在今浙江临海市,因形似头巾得名,唐代为佛教胜地
2. 任翻:晚唐诗人,诗风清丽,现存诗作十余首
3. 唐代山水诗特点:注重意境营造,常借景抒怀
4. 野鹤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长寿与隐逸
5. 竹房:唐代僧侣常用竹木搭建简朴居所,体现清修思想
展开
古诗注解
灵江
:位于今浙江台州一带的河流。
帻峰寺
:巾子山上的寺庙,具体位置待考。
三十年来
:指诗人两次到访间隔的时间跨度。
野鹤
:象征超脱尘世的隐逸意象。
竹房
:僧人居住的简陋房舍。
展开
讲解
诗人采用“今昔对比”结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寄情。“野鹤”句以自然之恒反衬“竹房”句的人事之变,暗含禅理。末句“不见旧时僧”平实却有力,既是对具体人物的追忆,亦隐喻对盛唐气象消逝的感伤,展现晚唐诗人特有的历史苍茫感。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简练笔墨勾勒出时空变迁:首句点明地点,次句以“三十年来”突显时间跨度;后两句通过“野鹤尚巢”与“不见旧僧”的对比,形成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强烈反差。语言平淡却意蕴深远,体现唐代山水诗“以景写情”的典型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任翻重游巾子山寺所作。诗人时隔三十年再度登临,目睹物是人非之景,感慨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通过野鹤、旧僧的对比,抒发对世事变幻的怅惘之情。
展开
作者信息
任翻,唐末诗人。也叫任蕃,或任藩,江南人。出身贫寒,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题诗于壁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诗集一卷,今存诗十八首。
古诗数量:
19
名句数量:
62
作者其他古诗
1
宿巾子山禅寺
1万阅读
2
长安冬夜书事
1万阅读
3
经堕泪碑
1万阅读
4
越江渔父
1万阅读
5
葛仙井
1万阅读
6
冬暮野寺
1万阅读
7
送李衡
1万阅读
8
秋晚郊居
1万阅读
9
赠济禅师
1万阅读
10
三游巾子山寺感述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