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日休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皮日休隐居鹿门山时期,友人润卿(疑为道士或隐士)赠送特制的青䭣饭并附诗一首,诗人遂以此绝句答谢。诗中融合道教养生理念与隐逸情趣,反映晚唐文人追求仙道养生的风尚。
作者:张祜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祜在江西道中旅途所作,描绘了秋日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孤驿、乱山、霜林、寒钟等意象,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凄凉,同时融入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作者:周繇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周繇晚年游历江南期间。诗人通过渡口视角,捕捉江水涨潮时城郭半淹、市井如常的独特景象,反映唐代中后期江南水乡市镇经济繁荣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
作者:曹唐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曹唐晚年,诗人一生仕途坎坷,辗转多地。诗中"半异乡"反映其长期漂泊,"书剑梦中忙"暗指抱负未酬。末句"尘路月苍苍"以苍凉月色烘托对人生归宿的迷茫,是晚唐文人典型的心境写照。
作者:张祜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张祜晚年漫游江南时期,诗人登临江城高处,眺望山水交织的壮阔景象,结合自身漂泊经历,以凝练笔触勾勒出寂寥而宏远的意境,反映中唐文人寄情山水的典型心态。
作者:李洞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李洞晚年,诗人身患疾病,仕途困顿,借描绘江边清晨的萧瑟景象,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的向往。诗中“吏瘦”“身羸”等句,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而末句“应不老烟霞”则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作者:韩偓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韩偓晚年流寓江南时期。唐亡后,诗人辗转闽越,诗中"衰翁"之叹与"多情易老"的感慨,既是对乱世友朋聚散的伤怀,亦暗含对唐王朝覆灭的哀思。棠梨叶红的秋景与空荡野渡的意象,强化了末世文人的飘零之感。
作者:郑谷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郑谷以细腻笔触描绘宫廷或贵族庭园中的花卉。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借咏物寄托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中"风起夜"或暗喻时代变幻,而花的娇艳瞬逝则隐含人生无常之叹。
作者:未知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为唐代郊庙祭祀乐章之一,用于皇帝祭祀天地的庄严场合。郊祀是古代帝王祭天的重要礼仪,旨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诗中描绘了皇帝祭祀时的威仪与虔诚,展现了唐代皇家祭祀的隆重与神圣。
作者:陆龟蒙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为陆龟蒙《樵人十咏》组诗之一,创作于唐代中晚期。诗人通过描绘樵夫之子的日常生活,反映山野劳动者的质朴形象。唐代社会对隐逸文化的崇尚,使得樵夫、渔父等形象成为诗歌常见题材,陆龟蒙此作既是对劳动人民的写照,也寄寓了自身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吴融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吴融仕途坎坷,曾流寓江南。诗中借松江暮色抒写羁旅漂泊之痛, “残日更新离”暗示时代动荡下的个人无奈,楚猿意象更深化了孤寂与悲凉的时代氛围。
作者:韩偓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韩偓晚年隐居福建期间。唐亡后,诗人拒绝仕梁,辗转流寓南方。 诗中"曲江"或为虚指,借长安曲江寄托对故国的追忆。通过冷寂的晚景描写, 折射出诗人亡国后的孤寂心境与坚守气节的精神。
作者:曹松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为晚唐诗人曹松游历友人李郎中的林亭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野水、鱼游、竹林、藤蔓等自然景物,暗喻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以“大才逍遥”抒发了对盛世难遇贤才的感慨,反映了晚唐士人对政治现实的失望与超脱之思。
作者:白居易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期间(约公元808-810年)。时值初秋,曲江游人渐少,诗人以精细笔触捕捉自然景物的动态美,通过"酒旗""鸥鹭"等意象的灵动描写,暗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尾联的设问流露出知音难觅的淡淡惆怅。
作者:姚合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唐代,时值农历晦日(月末),文人雅士有聚宴送春之俗。姚合受邀参加同僚刘值宅邸的宴会,见满座诗人、酒酣赋诗,特以此诗记录风雅场景,并巧妙通过“酒送春”的独特视角,展现唐代文人的诗意生活情趣。
作者:殷尧藩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为唐代诗人殷尧藩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内容看,当是诗人旅途中所写,反映了他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士人常因仕宦、战乱等原因远离家乡,诗中的“万里关河”“风雨”等意象,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皮日休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皮日休晚年漂泊途中,时值除夕夜独宿旅舍。诗人身处唐末乱世,仕途坎坷,借守岁之夜抒发羁旅愁绪与时光蹉跎之叹,野槐飞雪的意象更暗含对时代动荡的悲悯。
作者:罗隐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罗隐晚年漂泊时期,诗人屡试不第,辗转各地幕府,诗中"四海腾跃路""一家别离心"反映其仕途困顿与羁旅思乡之痛。通过"隋帝旧祠""楚妃清唱"等意象,暗喻对唐末衰败的感慨。
作者:陈陶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晚唐动荡时期,陈陶屡试不第后长期隐居洪州西山。诗中"涂江"可能指赣江支流,结合"楚国""丹陵"等意象,反映诗人漂泊江南时对仕途绝望,转而追求道家隐逸的心境,与同期作品《陇西行》的边塞慷慨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韦庄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
此诗作于韦庄晚年漂泊江南时期。唐末战乱频仍,诗人辗转流离,借刘桢、阮籍典故抒写贫病交加之苦,又以"故人天外至"寄托对友情的珍视。尾联"严陵笑"反用隐士典故,表达思乡与仕隐矛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