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舸吴江晚,堪忧病广文。
鲈鱼谁与伴,鸥鸟自成群。
反照纵横水,斜空断续云。
异乡无限思,尽付酒醺醺。
暮色中一叶小舟停泊吴江畔, 忧心忡忡叹文士贫病交加。 鲈鱼鲜美却无人共品, 唯有鸥鸟成群作伴。 夕阳余晖洒向纵横交错的水面, 片片云霞在斜空中时隐时现。 异乡漂泊的万千愁绪, 都付诸这醺然醉意间。
1. 张贲生平仅见《全唐诗》收录其诗十一首 2. "广文"指唐代国子监广文馆博士,天宝九载设立 3. 唐末苏州属浙西观察使管辖,为财赋重地 4. 诗中"鸥鸟"意象可追溯至《列子》海上狎鸥典故
此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 ① 历史语境:联系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的科举腐败现象 ② 文学传承:比较刘长卿"夕阳孤艇泊吴关"的写法差异 ③ 意象解码:"断续云"既是实景描写,也暗喻朝廷号令不行 教学建议可结合韦庄《秦妇吟》对比阅读,体会不同阶层对唐末社会的观察视角。
全诗以"旅泊"为眼,前四句用"病广文""鲈鱼伴"等典故构建双重孤独——仕途困顿与羁旅无依。颈联"反照""斜云"的意象组合极具晚唐特色:纵横水面暗喻人生迷途,断云则象征理想破碎。尾联"酒醺醺"看似旷达,实为苦闷至极的宣泄,与李白"抽刀断水"异曲同工。张贲此诗可视为寒士文学的代表作,其价值在于真实记录了科举士子在历史变局中的精神困境。
此诗作于晚唐动荡时期,张贲作为寒门士子长期漂泊江南。诗中"病广文"实为自况,反映当时寒士"十试不第"的普遍困境。苏州在唐末仍是繁华之地,但诗人眼中只见孤寂,与三十年前杜牧"夜泊秦淮"的冶游形成鲜明对比,可见时代氛围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