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约道流终乖文会答皮陆

张贲 〔唐朝〕

仙侣无何访蔡经,两烦韶濩出彤庭。

人间若有登楼望,应怪文星近客星。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本想与仙家道友共访蔡经故地,却两度因宫廷雅乐而离开彤庭。
若人间有人登楼远望,恐怕会惊讶文曲星竟靠近了客星。

  • 皮陆:指皮日休与陆龟蒙,晚唐著名唱和诗人
  • 蔡经典出《神仙传》,与麻姑献寿故事相关
  • 客星在古代天文中常预示非常之事
  • 唐代文人常以"仙侣"指代志同道合的朋友
  • 仙侣:指修道之人或隐士。
  • 蔡经:东汉方士,传说被仙人王远点化。
  • 韶濩:古乐名,此处代指宫廷礼仪。
  • 彤庭:汉代宫廷以朱漆饰中庭,后泛指皇宫。
  • 文星:即文曲星,主文运;客星:指突然出现的亮星,古以为兆示变故。

此诗需注意三重对比:
1. 仙凡对比:前两句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 动静对比:登楼之静观与星象之异动
3. 身份对比:文星(己)与客星(道友)的相互映照
末句实为双关,既写天文奇观,又暗指自己与皮陆等人的交往在世人眼中颇为特殊。

全诗以仙家意象起笔,转写尘世羁绊,形成强烈反差。"两烦"二字凸显无奈,"怪"字则巧妙将天文现象人格化,既表达对自由聚会的向往,又暗含对文人命运无常的感慨。张贲善用典故而不露痕迹,展现出晚唐隐逸诗风的典型特征。

此诗作于晚唐,时张贲与皮日休(皮)、陆龟蒙(陆)等文人交游唱和。诗中反映作者既向往道家隐逸生活,又因仕途羁绊未能如愿的矛盾心境,末句以星象暗喻文人间微妙的际遇关系。

作者信息
张贲

张贲[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润卿,南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登大中进士第。尝隐于茅山。后寓吴中,与皮日休、陆龟蒙游。唐末,为广文博士。贲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见全唐诗)

古诗数量:17名句数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