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萧索掩空笼,玉树同嗟一土中。
莎径罢鸣唯泣露,松轩休舞但悲风。
丹台旧氅难重缉,紫府新书岂更通。
云减雾消无处问,只留华发与衰翁。
池塘冷落萧索,空笼掩映其中,玉树与鹤同悲,共埋一抔黄土。 莎草小径再无鹤鸣,唯有露珠如泪滴落,松间轩廊停歇鹤舞,只剩悲风呜咽。 丹台仙鹤的旧羽氅难以重织,紫府新写的仙书再难传达。 云雾消散无处寻问,只留下白发苍苍的衰颓老翁。
首联"池塘萧索"与"玉树同嗟"形成空间与情感的立体架构,空笼的"掩"字暗含逃避伤痛的心理。颔联中"泣露""悲风"拟人化的自然景物,实为诗人情感的外化投射。颈联"难重缉""岂更通"的双重否定,强化了生死永隔的绝望感。尾联"无处问"的叩天无门与"只留"的孤绝,构成收束全篇的苍凉笔力,体现晚唐文人面对衰世的典型心境。
全诗以"萧索"定调,通过空笼、泣露、悲风等意象层层渲染凄凉。颔联以"罢鸣""休舞"的动态消失凸显死寂,颈联借道教典故将鹤升华为仙侣,尾联"云减雾消"的缥缈与"华发衰翁"的实相形成强烈对比,展现生命无常的永恒命题。张贲以物我同悲的笔法,将悼鹤升华为对精神伴侣逝去的哲学思考。
此诗作于晚唐,是张贲和答友人陆龟蒙《悼鹤》的唱和之作。唐代文人雅士常养鹤为伴,鹤死则多赋诗悼念。诗中既寄托对仙鹤的哀思,亦暗含对时代衰微、自身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