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祜
| 类型:名家点评
| 63阅读
|
《郡斋读书志》:(张祜)尝作《淮南》诗,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之句。大中中,果终丹阳隐舍,人以为谶。 《后村诗话》:扬州在唐时最繁盛,故张祜云“人生只合扬州死。”蜀都在本朝最繁盛,故放翁云:“不死扬州死剑南”。 《恬致堂诗话》:隋唐以后之扬州,秦汉以前之邯郸,皆大贾走集,笙歌粉黛繁丽之地。古语云:“骑鹤上扬州”,以骑鹤神仙事,而扬州又人间佳丽之地也。唐张祜诗曰:“十里长街市井连…...
作者:李纲
| 类型:名家点评
| 62阅读
|
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楚发:此词上片的金陵怀古,调子较为低沉,下片的抒情明志,调子又趋高昂。这井无打格之处,倒是联系紧密,水乳交融的。(《宋词鉴赏》)
作者:萧绎
| 类型:名家点评
| 52阅读
|
清人许梿《六朝文絮笺注》卷一:体物浏亮,斯为不负。 近人尹赛夫等《中国历代赋选》:《采莲赋》描写了一幅江南“妖童媛女”荡舟采莲的风俗画面,但这并非是民间劳动女性的采莲生活的再现,而是融透着作者帝王后苑生活情趣的作品。赋中占据画面主体的是莲花丛中的采莲媛女的形象,作者所着意描写的是女性的声色与容态。赋末之歌,以采莲女因持莲花、荷叶进荐“君子”,希望君子“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隐蕴投以木桃...
作者:刘长卿
| 类型:名家点评
| 65阅读
|
明·都穆《南濠诗话》:刘长卿《余干旅舍》······张籍《宿江上馆》······二诗皆奇,而偶似次韵,尤可喜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咏客邸秋夜萧索、孤寂情景,极凄极韵。 清·邢昉《唐风定》:清忧中神骨苍苍。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寂而不苦,未伤风骨。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句句自然。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摇落”之景,写状凄凉。“独鸟”句,有比意。“渡口”、“邻家”,...
作者:冯至
| 类型:名家点评
| 65阅读
|
《蛇》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
作者:冯至
| 类型:名家点评
| 62阅读
|
当代诗人何其芳《诗歌欣赏》:“《蛇》所表现的也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然而写得那样不落俗套,那样有色彩。不应该把这首诗的长处仅仅归结为构思的巧妙,而是由于作者青年时期对于“寂寞”有深切的感受,因而就得到了一个奇异的比喻:它“静静地没有言语”,像一条蛇。整首诗就是从这样一个想象展开的。”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根柱《地球上的王家庄》:“《蛇》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爱情诗,诗中青春时代那种...
作者:王炎
| 类型:名家点评
| 71阅读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尊明:作者曾几任地方官,对农民的生活与情感比较熟悉和了解,时而形诸篇咏。这首词即描写农村风物和春耕景象。开篇即抓住山乡自然特征,描绘出一幅云阴雨浓、野花啼红的山村春雨图。继而又写出自然景物在不同人物身上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对不关心民生疾苦,只知惜花惆怅的文人墨客致以微词,而以赞羡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山乡农夫不辞劳苦、冒雨春耕的生动场景,同时也以深切关怀之情反映了农民的希求与愿望。...
作者:赵令畤
| 类型:名家点评
| 57阅读
|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此词妙在写情语,语不在多,而情更无穷。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恨春日又恨黄昏,黄昏滋味更觉难尝耳。“只与黄昏近”等句,句句沁入毛孔皆透。 薛砺若《宋词通论》:德麟词以婉柔胜,风格近少游。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起三句,言风吹花落之多。“新酒”两句,言愁恨之深。“蝶去”三句,言望信之切。“恼乱”两句,点出斜阳在目,感伤无限。盖风格清丽,绝似小山。若非小山之作,亦可追...
作者:欧阳修
| 类型:名家点评
| 66阅读
|
周汝昌:“此词甚奇,奇在所取时节、景色、人物、生活,都不是一般作品中常见重复或类似的内容。千古独此一篇,此即是奇,而不待挟山超海、揽月驱星,方是奇也。所写是夏景,傍晚阵雨旋睛,一时之情状,画所难到,得未曾有……而结以钗横,后来苏东坡《洞仙歌》亦以之写夏夜:‘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末四字为俗流妄用为亵词,其实坡公是写热甚不能入寝,毫无他意。欧公此处,神理不殊,先后一揆。若深求...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名家点评
| 50阅读
|
毛张健《唐体馀编》:“不是感叹荒原,实是唤醒要路,正笔反写,其意甚深。” 《唐诗鼓吹笺注》:“只‘野草春’三字,已具无限苍凉,无限感慨。” 《唐诗成法》:“结句亦是去国之恨,寄托言外。今日为迁客所历,安知他日不为要津乎,幻想最妙,然亦是无可奈何语。”
作者:严遂成
| 类型:名家点评
| 59阅读
|
清·袁枚:海珊(严遂成)自负咏古为第一,余读之果然。《三垂冈》云。(《随园诗话》卷二) 清·梁绍壬:格高调响,逼近唐音。(《两般秋雨庵随笔》)
作者:温庭筠
| 类型:名家点评
| 59阅读
|
清人陆次云:借古人发泄,立意遂远。(《五朝诗善鸣集》) 近人刘永济:此感己不为人知而作。以蔡邕曾识王粲,欲以藏书赠之,伤今日无爱才如蔡者,故有“莫抛心力”之句。(《唐人绝句精华》)
作者:王士祯
| 类型:名家点评
| 59阅读
|
清沈德潜论及王士祯《秦淮杂诗》时说:“诸咏皆琐屑不甚关系”(《清诗别裁集》卷四)。
作者:查慎行
| 类型:名家点评
| 55阅读
|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教授朱则杰《元明清诗》:诗歌从屈原祠的广阔背景写起,进而结合屈原的生平遭遇,同情他的悲惨命运,赞美他的爱国精神,最后以兰芷常绿、吟魂往来象征屈原之志永生不灭。其中颔联“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两句,虽从同情屈原的角度出发,实则古今中外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因此最富哲理。至于第五句的“放逐肯消亡国恨”,虽然结合清初诗歌习惯使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来看,似乎仍然含有作者...
作者:李商隐
| 类型:名家点评
| 56阅读
|
宋·范温《潜溪诗眼》:“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属对亲切,又自有议论,他人亦不能及也。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起句十四字,壮哉!五六痛恨至矣。 明·顾璘《批点唐音》:此篇八句匀停,略成晚唐诗一体。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列为四...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名家点评
| 59阅读
|
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世异时殊,人更物换,岂特功名富贵不可见,其高名甲第,百无一存,变为寻常百姓之家。……朱雀桥边之花草如旧时之花草,乌衣巷口之夕阳如旧时之夕阳,惟功臣王、谢之第宅今皆变为寻常百姓之室庐矣。乃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风人遗韵。” 唐汝询《唐诗解》:“此(指《乌衣巷》)叹金陵之废也。朱雀、乌衣,并佳丽之地,今惟野花夕阳,岂复有王、谢堂乎!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
作者:李商隐
| 类型:名家点评
| 62阅读
|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四句中气脉何等阔远!今人都不了首句为讽刺。盘游不戒,则形胜难凭,空令败亡荐至,写得曲折蕴藉。 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此与刘梦得“一片降幡出石头”同感。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足破堪舆之惑。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似为河朔诸镇而发。是时诸镇跋扈,皆恃地险,负固不服,阴有异志,故作此以警之。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作者:杜甫
| 类型:名家点评
| 66阅读
|
宋代黄澈《?溪诗话》: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绫袄成》云:“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皆伊尹身任一夫不获之辜也。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
作者:杜甫
| 类型:名家点评
| 58阅读
|
王嗣奭《杜臆》:“二叹(指《夏日叹》及《夏夜叹》)俱以旱热起兴,而所以叹,在河北之贼未平,盖悯旱忧时之作也。” 马一浮《马一浮诗话》:“杜诗《夏夜叹》佳处在‘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四句,见其体物之细。以下兴起戈士之苦,则恻怛之怀也。细读之,觉其音调铿锵。此唐诗宋诗之别。”
作者:陈陶
| 类型:名家点评
| 82阅读
|
宋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云,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陈陶则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盖工于前也。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后汉肃宗诏曰:“父战于前,子死于后。弱女乘于亭障,孤儿号于道路。老母寡妻设虚祭,饮泣泪,想望归魂于沙漠之表,岂不哀哉!”李华《吊古战场文》祖之。陈陶《陇西行》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谓得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