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知章
| 类型:名家点评
| 58阅读
|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说透人情之的。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似太白。 明·唐汝询《唐诗解》:摹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此作一气...
作者:诗经
| 类型:名家点评
| 72阅读
|
汉代卫宏《毛诗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宋代朱熹《诗经集传》:赋也。摽,落也。梅,木名,花白,实似杏而酢。庶,众。迨,及也。吉,吉日也。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也。故言梅落而在树者少。以见时过而太晚矣。求我之众士,其必有及此吉日而来者乎。 清代牛运震《诗志》:三章一步紧一步。 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梅由盛而衰,...
作者:杜荀鹤
| 类型:名家点评
| 72阅读
|
陈秉智著《寂寞长亭唐人别离之美》写到:杜荀鹤这首送别诗,语言明畅,风格清新,音韵谐美,意境秀逸,开合转捩工巧自然。特别是大篇幅的景物描写,寓情于景,以景藏情,情景融会,妙合天成,显示了诗人谋篇的功力和构思的绵密。
作者:李益
| 类型:名家点评
| 69阅读
|
《优古堂诗话》: 唐朱放《赠魏校书》诗云:“长恨江南足别离,儿回相送复相随。杨花撩乱扑流水,愁杀行人知不知?”李益《隋堤》诗……盖学朱也,然二诗皆佳。 《唐诗直解》: 说得亡隋景象,令人不敢为乐矣。 《唐诗训解》: 前以侈贬,后可为鉴。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情格绝胜,那得不推高调!
作者:陈与义
| 类型:名家点评
| 56阅读
|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描写了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气氛活泼轻快。用字朴素,句法自然,抒情写景却都有一定的深度。写绮丽之景而不落于纤巧,都带有一些浑然之气。 武汉大学教授萧作铭:这首诗以红、绿、蓝、白相间,着色鲜艳,全用白描而不事雕琢,写得光景明丽,流荡自然。
作者:郑燮
| 类型:名家点评
| 113阅读
|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定广《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这是一首题咏竹石图诗,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子形象,象征着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优秀品质。不论遭受多大的打击磨难,一个“咬”字表现出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一个“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临风而立、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诗人自己说过:“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这首诗的确是在以竹喻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铿锵...
作者:刘希夷
| 类型:名家点评
| 70阅读
|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希夷)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头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 明代李攀龙《唐诗直解》:《代悲白头翁》本非其佳处,而俗人专取之。五、六尤卑。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唯...
作者:王褒
| 类型:名家点评
| 57阅读
|
原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天闵《古今诗选》:司空身世,与开府同,语意亦颇清新,但不得其纵横健笔耳。 原河北师范学院教授夏传才《中国古代山水旅游诗选讲》:诗短,含蓄的内容相当丰富,作为南朝的宫廷诗人,王褒的诗风本来是纤细柔弱的,时过境迁,沦落北朝,他的诗风也变得刚劲、苍凉。
作者:鲍照
| 类型:名家点评
| 48阅读
|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说:“‘人情’十句说情事,名理奔赴,触处悟道,可当格言。”
作者:聂夷中
| 类型:名家点评
| 57阅读
|
《资治通鉴》:上(后唐明宗)又问(冯)道:“今岁虽丰,百姓赡足否?”道曰:“农家岁凶则死于流殍,岁丰则伤于谷贱;丰凶皆病者,唯农家为然。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二月卖新丝……’语虽鄙俚,曲尽田家之情状。农于四人之中最为勤苦,人主不可不知也。”上悦,命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诗史》:(夷中)有诗曰:“二月卖新丝……”孙光宪谓有《三百篇》之旨,此亦为诗史。《唐诗镜》:唐人入古,便少雅趣,所以为难。惟韩昌...
作者:袁枚
| 类型:名家点评
| 68阅读
|
清·吴应和《浙西六家诗钞》:“沉痛,足以动人,咏古诸作并传无疑。”
作者:杜牧
| 类型:名家点评
| 70阅读
|
吴小林: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作者:王维
| 类型:名家点评
| 50阅读
|
明·唐汝询《唐诗解》:摩诘辋川诗并偶然托兴,初不着题模拟。此盖送客欹湖而吹箫以别,回首山云,有怅望意。 [2]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末句无限深情,知于景中写出。
作者:未知
| 类型:名家点评
| 59阅读
|
清代林云铭《楚辞灯》:“细玩篇中‘寿夭’二字,是前面眼目;‘离合’二字,是后面眼目。层层说来,见得司命承帝命以操阴阳之柄。人自禀气以生,其寿夭离合, 皆有一定不可易者,唯自尽其所能为而听命于所不能为,此行法俟命、穷且益坚之大本领也。” 清代陈本礼《屈辞释义》:“前《湘君》《湘夫人》两篇,章法蝉递而下,分之为两篇,合之实为一篇也。此篇《大司命》与《少司命》两篇并序,则合传体也。”
作者:北朝乐府
| 类型:名家点评
| 62阅读
|
清·沈德潜《古诗源》收录其二、其三。评《其二》曰:“奇语。”评《其三》曰:“此章同汉辞。”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任会长萧涤非先生评论这三首诗时说:“真情实景,最是动人。梁陈以还,陇头之作甚多,皆不及此。脚酸舌卷,行役之苦,心肝断绝,思乡之情,然终不以此。献欷欲泣,故自尔悲壮。” 陈胤倩评论这首歌辞曰:“奇语!”(《采菽堂古诗选》)
作者:周邦彦
| 类型:名家点评
| 56阅读
|
周济《宋四家词选》:“淡永。” 陈廷焯《词则》:“追一层说,愈劲直,愈缠绵。” 陈廷焯《云韶集》卷四:“‘云淡无雁影’五字千古。不必借酒浇愁,偏说酒已都醒,笔力劲直,情味愈见。” 陈洵《海绡说词》:“由更深而追想过去之暝色,预计未尽之长夜。神味拙厚,总是笔力有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旅况凄清。上片是日间凄清,下片是夜间凄清。日间由阴而暝而冷,夜间由入夜而更深而夜永。写...
作者:司马槱
| 类型:名家点评
| 49阅读
|
明·王世贞《艺苑厄言》:吾爱司马才仲“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有天然之美,令斗字者退舍。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情词凄艳,不愧少游之弟。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词因梦中见一女子所歌,为足成之。上片写残春风景,下片写凉夜情怀,皆代女子着想。琢句工妍,传情凄婉。欧阳永叔有《玉楼春》词咏妓馆云“强将离恨倚江楼,江水不能流恨去。”《草堂诗余》录司马此词,谓其祖六一翁词意。
作者:李清照
| 类型:名家点评
| 66阅读
|
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一:欧阳修蝶恋花春暮词也。李易安酷爱其语,遂用作庭院深深调数阕。杨升庵云:一句中连三字者,如“夜夜夜深闻子规”,又“日日日斜空醉归”,又“更更更漏月明中”,又“树树树梢啼晓莺”皆善用叠字也。 清·王鹏运《〈漱玉词〉注》(四印斋本):此首亦疑有伪,似借前《临江仙》调,模拟为之者。 清·况周颐《〈漱玉词〉笺》:第一阕,朱竹坨云“庭院深深”一阕,载冯延巳《阳春集》,刻作欧九...
作者:李白
| 类型:名家点评
| 86阅读
|
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古无此奇(“对影”句下)。刘云:凡情俗态终以此,安得不为改观(末句下)?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奇想,旷想。钟云:放言只中无人。 沈德潜《唐诗别裁》: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 李家瑞《停云阁诗话》:李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喜其造句之工,屡用之。予读《南史·沈庆之传》,庆之谓人曰:“我每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李诗殆本此...
作者:袁宏道
| 类型:名家点评
| 53阅读
|
明代文学家陆云龙《翠娱阁评选皇明小品十六家》:“虎丘之胜,已尽于笔墨端矣,观绘事不如读此之灵活。” 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建杰《每天读一点古诗文》:“这篇散文,字字皆抒写真情实感,不经意间绘就一幅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