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译文
| 0阅读
接舆沉醉于玄远之道,夫妻二人皆是真正的隐逸之士。 傲然拒绝朝廷的征召,以耕种代替俸禄官职。 用凤歌劝诫孔子(文宣),龙德最终归于隐秘。 一旦游历峨眉山,千年传承的灵术得以保全。
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注解
| 0阅读
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以“凤歌”讽谏孔子。 冲玄:指道家玄妙深奥的哲理。 文宣:孔子谥号“文宣王”,此处代指孔子。 龙德:喻指圣人之德,此处暗指接舆的高洁品格。 峨嵋:峨眉山,道教圣地,象征隐逸修行之地。
作者:吴筠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此诗为唐代道士吴筠《高士咏》组诗之一,借咏楚狂接舆夫妻的隐逸生活,表达对道家无为思想的推崇。唐代儒释道三教并存,吴筠作为道教上清派代表人物,通过歌颂高士超脱世俗的姿态,宣扬道家避世修真的价值观。
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译文
| 0阅读
卓越的弦高先生啊,作为商人却独显非凡气概。 献计保全郑国,假传君命犒劳秦军。 拒绝封赏坚守道义,为公忘私。 虚怀若谷不慕名利,远避尘世隐居九夷。
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赏析
| 0阅读
全诗以简练笔法勾勒接舆夫妇的隐逸形象:首联点明其志趣高远,颔联用“傲然”凸显其拒绝权贵的风骨,颈联以“凤歌”“龙德”的典故展现其智慧与德行,尾联通过峨眉山的意象升华其精神不朽。诗中“耕绩代禄秩”体现道家自给自足的理想,与“千载保灵术”形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超越。
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注解
| 0阅读
弦高:春秋时期郑国商人,以智谋假借君命犒赏秦军,使秦退兵救郑。 摽奇:标榜奇特,指行为超乎寻常。 矫命:假托君主命令。 九夷:古代对东方偏远部族的泛称,此处指隐居之地。
作者:吴筠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1. 接舆典出《论语·微子》,是道家推崇的隐士典型 2. "凤歌"指接舆对孔子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劝隐之歌 3. 唐代吴筠为道教重要思想家,主张"神与道合" 4. 峨眉山在唐代已是道教"第七洞天" 5. "禄秩"指古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制度
作者:吴筠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此诗为唐代道士吴筠《高士咏》组诗之一,赞颂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临危救国的事迹。吴筠通过咏史表达对隐士高洁品格的推崇,反映其道家"无为而治""功成身退"的思想。
作者:吴筠
| 类型:讲解
| 0阅读
本诗通过四组对比展开:①“冲玄”与“真逸”展现精神追求,②“征聘”与“耕绩”对比仕隐选择,③“文宣”与“隐密”构成儒道思想碰撞,④“一游”与“千载”形成时空张力。吴筠以道教视角重构历史人物,将接舆塑造成得道者的象征,尾句“灵术”既指养生之术,更隐喻道家思想的永恒价值。
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赏析
| 0阅读
全诗采用史传笔法,四联层层递进: 首联突出弦高商人身份与非凡之举的对比; 颔联用"效谋""矫命"概括其智勇双全; 颈联通过"义不受""灭其私"彰显其大义; 尾联以道家理想收束,塑造出完美国士形象。 语言简练遒劲,典故化用自然,体现唐代咏史诗"以史为鉴"的特点。
作者:吴筠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1. 弦高犒师:典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袭郑途中遇弦高,弦高假称郑使犒军,秦以为郑有备而退兵 2. 九夷:古代指东方的九种部族(畎夷、于夷、方夷等),后泛指边远地区 3. 唐代组诗:如吴筠《高士咏》共50首,分咏历代隐士,具有系统性的咏史特征 4. 道家思想:诗中"无名""远迹"体现《道德经》"功成身退""大隐无名"的理念
作者:吴筠
| 类型:讲解
| 0阅读
本诗核心在于"商隐"二字: 1. 身份反差:商人本重利,弦高却"存公灭私",打破社会对商人的刻板印象 2. 行动智慧:"矫命"既需胆识(欺君之罪),更需把握秦军心理 3. 精神升华:从救国义举到主动隐居,完成"立功-立德-立言"三重境界 4. 诗史互证:可与《吕氏春秋·悔过》篇对照,理解历史事件的文学再创造
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译文
| 0阅读
黔娄怀揣高雅情操,坚守俭约摒弃世俗繁华。 心境淡泊常怀愉悦,与外物相处毫无瑕疵。 贤哲的妻子匹配他的明德,死后仍能辨明正邪。 辞去禄位方显高贵,谥号“康”彰显其德行的可嘉。
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注解
| 0阅读
黔娄:春秋时期著名隐士,安贫乐道,拒仕守节。 雅操:高尚的操守。 守约:恪守俭约之道。 哲妻:指黔娄之妻,以“康”为谥评价其夫。 辞禄:拒绝官职俸禄。 表谥:死后被授予谥号(此处指“康”)。
作者:吴筠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本诗出自唐代道士吴筠的组诗《高士咏》,共五十首,歌颂历代隐逸高士。 黔娄是春秋时期鲁国高士,家贫却拒受齐王重聘,死后以“康”为谥(“康”意为“安乐”)。 吴筠借黔娄事迹,表达对淡泊名利、坚守节操的推崇,反映唐代隐逸文化的影响。
作者:陆龟蒙
| 类型:古诗译文
| 0阅读
偶然将渔船系在汀洲的树枝旁,因见射鸟之景令人心生悲凉。 野鹤盘旋空中忽然飞落,看见伪装同类的鹤媒竟毫无怀疑。 鹤媒悠闲静立装作无事,清亮的鸣叫声随风远远传来。 野鹤徘徊不忍飞过南塘,只想与同类同声相聚。 梳理羽毛似相逢般欢喜,却怕刚落下又被惊飞。 低头窥探啄食水藻时,冷不防胸前中了一箭。 ...
作者:吴筠
| 类型:古诗赏析
| 0阅读
全诗以四联八句勾勒黔娄形象: 首联直陈其高洁品格,以“蕴”“守”二字突出主动选择; 颔联用“淡然”“无瑕”展现其精神境界; 颈联通过妻子评价侧面烘托其德行; 尾联以“辞禄”“表谥”点明其超越世俗的价值。 语言简练,多用对仗(如“雅操”对“代华”),典故化用自然,体现唐代咏史诗的典型风格。
作者:陆龟蒙
| 类型:古诗注解
| 0阅读
鹤媒:猎人驯养的鹤,用于引诱同类野鹤。 翳(yì):遮蔽,此处指伪装。 清唳(lì):鹤的清亮鸣叫声。 裴回:徘徊。 梳翎:鸟类用喙整理羽毛。 离披:散乱的样子,此处形容鹤媒故作姿态。 弩儿:弩箭,代指猎人。
作者:吴筠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1. 黔娄典故:典出《列女传》,其妻以“康”谥之,言“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 2. 谥号文化:古代对死者生平的评价性称号,“康”多指安贫乐道(如黔娄)、治国安民(如周康王)。 3. 吴筠身份:唐代著名道士,与李白交游,主张“神仙可学”,其诗多融合道家思想与隐逸情怀。 4. 组诗特点:《高士咏》分咏许由、老子等50位高士,是唐代规模最大的隐逸题材组诗。
作者:陆龟蒙
| 类型:创作背景
| 0阅读
此诗作于晚唐社会动荡时期,陆龟蒙借"鹤媒"讽喻世态。当时官场中多有表面友善、暗中陷害之徒,诗人以野鹤被同类诱杀的现象,影射人际关系的虚伪与险恶,表达对趋炎附势者的憎恶。